有些時候。
很多事情只是敢做和不敢做,想做和不想做的區別,並沒有成功與失敗,有把握和無把握的異同。
“命運總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
但是這個命題似乎又陷入了另外一個不可解開的死局。
那是不是沒有準備的人都不會被命運眷顧呢?
結果誠然並不是這樣。
1月第一期的中學生作文報上,一篇名為《好學生和壞學生之間》的文章在東江省的教育圈子裡面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作為中學生作文報首開先例開闢專欄的小作家,以及這篇文章的作者,東江省松平市第6中學高二文科班的學生林濤也因此備受矚目。
在這篇不過八百餘字的短文中。
這個叫林濤的高二學生細數了現行學校裡存在的一些諸如排座位、稱呼、獎勵等方面存在的明顯歧視。
對優等生和差等生之間的許多約定俗成的慣例進行了啟示性的提問,作為一箇中學生,林濤的提問並不會顯得突兀。
反而略帶著一絲青澀的詞句更令人動容。
但是作為林濤這篇文章背後,最容易為人所想到的根源所在,6中的教務處卻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很明顯。
林濤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無疑。
而林濤並不會是被人授意去寫這樣的一篇文章,那麼自然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文章的作者在自己的親身經歷談這些問題。
根據中學生作文報早些時候對林濤的資料的介紹,許多人都知道松平6中是林濤的母校。
如果要說林濤從哪裡得來這種親身經歷的話,恐怕除了6中之外就別無他處了。
包括朱強在內。
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林濤竟然會透過這樣的途徑來給教務處施壓。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比任何言語都顯得更有力。
只是他們更加好奇。
這樣具備指示性或者說導向性的文章,中學生作文報怎麼會刊發出來,而且還是實名刊發。
林濤一個高中生不知道里面的輕重,難道中學生作文報背後的東江文學雜誌社也不知道輕重嗎?
他們斷然想不到林濤在東江文學雜誌社有著怎麼樣的地位。
作為過去的2005年的年度暢銷冠軍作家,林濤給雜誌社帶來的遠不是一筆客觀的收入那麼簡單。
還有榮譽。
一開始在收到林濤這篇短文的時候,李洋的確也有些遲疑,但是隨即考慮到林濤和雜誌社的關係,只好上報到總編江燕那邊。
令他並不意外的是,江燕甚至一字未動地就給予了肯定的回覆。
這也就有了中學生作文報上出現的那一幕。
但是在6中。
林濤這樣的做法無疑存在了極大的爭論,對於6中的教務處而言,甚至算得上是雪上加霜。
對林濤的舉動。
有人贊同,自然也有人反對,甚至不屑一顧。
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少年,竟然妄言教育,豈不顯得可笑,而且還是一個據說不管是成績還是德行都很差的少年。
只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少年似乎做到了即使是他們都做不到的事情。
“趙老師,聽說這個叫林濤的學生以前是你班上的?”
在6中語文組組長彭玉梅的辦公室裡。
趙紅貴手上拿著的正是最新一期的東江文學雜誌,不過他有些尷尬的是在彭玉梅的桌面上赫然就擺著一份剛剛出爐的中學生作文報。
在報紙的第二版,林濤寫的那篇文章已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