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山海地仙 > 第3章 寶劍

第3章 寶劍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邪王溺愛:妖妃亂世傾天下 彪悍農女好種田 魂之泰斗 網貨供應商 修真之我才不是棄少 重生最強靈師 Time時光裡 快穿之女配太妖嬈 靈泉空間:三大反派的惡毒後孃 淡磨明鏡照簷楹 網遊之巫師世界 妖鳳:囂張龍妃 致那年 扛著雞崽穿越了 蒸汽之國的愛麗絲 異世歡妍 回家真好 大梁不良人 莽荒主宰 人在東京0點超神

出來的這個大漢,聲音洪壯,身材有七尺,生的膀大腰圓,豹頭環眼,身穿灰『色』軍服,腦門剃的光光亮亮,右手按刀,左腰懸著一個腰牌,看樣子應該是個當差之人。

師徒二人被這聲大喊嚇了一跳,趕緊提起衣襟,快步走上前去,兩手抱拳,丹陽作揖,道遠也跟著彎腰。

“差爺,草民二人乃行腳遊方之士,鄙號丹陽,這是小徒道遠,有事來此荒村行道,因為這村落景象淒涼破敗,加上剛才行至池畔,又有寒風刺骨,小徒膽氣薄弱,腿腳無力,所以唱文公之作以壯膽氣,驚擾貴差,請望包涵。”

那官差看這一老一少,身材薄弱,儀態恭謙,也就放下了戒備,鬆開了握刀的手,抱拳說道:“原來是道士,我還以為是這村中刁民聒噪,在下奇門鎮捕頭,王成。來,外面寒冷,請進來烤火再說。”

說罷大漢側身,左手擺出一個請的手勢,丹陽再作一揖,上臺階進了祠堂,道遠被剛才一聲大吼嚇得夠嗆,走過大漢身邊時眼睛不住得上下打量,神『色』不悅,那官差也是爽朗之人,看道遠下身衣服溼漉漉的,便打趣道。

“小道長,莫不是被在下一聲喊叫驚嚇到了,失了小禁?在下在此賠禮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罷這官差仰頭大笑起來,道遠一時氣紅了臉,衝他甩了一下衣袖,哼了一聲,也進了祠堂。兩人剛進祠堂,便感覺一陣熱浪鋪面,原來這祠堂大殿空曠,前窄後寬,也是並無窗戶,裡面坐了四五個個兵丁,升起了兩團火,把這祠堂烤的熱熱乎乎的,兩人站在門前,也彎腰對裡面的兵士行了禮,那大漢對二人說道:“二位道長不必多禮,我等都是行伍出身,一堆粗人,不拘禮數,請快坐下便是了。”

說罷幫扶道遠放下了背上的竹簍,一堆兵士讓出了兩個位置,讓二人就坐,丹陽盤腿坐下,接過官差遞過來的茶水喝著,道遠站在一旁說:“師父,我去那邊換換衣服,溼得難受,不好坐。”

丹陽答道:“去吧。順便把那幡子拿下來,用竹竿把你的衣物晾起來。”

道遠便搬著竹簍一個人去屋角換衣服,這竹簍裡裝的大多是法事用的法器,香火,最上面放著平時取用的的飲水和乾糧,中間是衣物,最下面放著法器。道遠先把溼了的褲子袍子脫下,再把乾糧拿出來,才掏出自己的乾衣服穿上。正在他穿好衣服準備繫腰帶時,一點熒光從竹簍裡衣服的縫隙中透了出來,道遠蹲下細看,扒開衣服才發現,那發光的正是師父的寶劍,劍柄上的綠寶石在閃光,一明一暗,幽邃清澈。

丹陽道長的這把寶劍,鋒長二十一寸三分,是宋代長劍之制,流傳至今也數百年了。是師爺臨終託付給他的,據師爺說,他們這一門本來不屬道家,是遊士門客,起源哪朝哪代已不可考,但師爺說,南朝劉宋時期,武皇帝劉裕北伐,北府軍中的門客謀士裡就有我這一脈的祖師,劉裕北伐曾取山東,淮北,甚至攻下潼關,取了關中,駐軍長安,史書雲“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是後世南方俊傑如祖逖、桓溫、謝安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

師爺說,劉宋武皇帝有不世之功,一是因為北府軍精猛強幹,猛將如雲;這第二呢,就是有我們這一派的祖師坐鎮帥營,運籌帷幄,為武皇帝出謀劃策了。道遠到現在都記得,師爺每次說這話的時候,一般都是出完了大差,掙了錢,從南門沽了好酒買了好菜,在院子裡支上桌,師徒三人共飲,師爺每次都喝的熏熏的,就開始細數咱這這一門祖師的豐功偉績,總是慷慨激昂,喜不自勝。道遠就在一旁大口吃菜,聽著師爺講,但是心裡一般都想著“哼,又吹牛。”

其實一直到唐朝,將軍幕府,都有很大的權力,軍令從其而出,帶兵打仗都由將領自己支配,豢養門客家將,甚至遠邊之地,可以自籌軍餉,各鎮節度使甚至父死子繼,稅收,法律,官員,皆由自己決定。朝堂之上都是長槍大劍,皇權旁落。唐代幾代皇帝都無力征討,重武輕文的情況,導致了唐亡之後,五代十國的大『亂』世,一直到五代末期,趙宋時代,宋太祖自己以殿前督檢點之職,黃袍加身,欺後周柴家孤兒寡母,朝中無人,坐了後周的江山。但是他又怕自己的子孫,哪一代有孤弱,被強臣欺凌,又走五代『亂』世的老路。待一統漢地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削弱將權,讓開國功勳武將大多告老,史稱“杯酒釋兵權”。重整軍隊,朝廷上由文官帶兵,武將輪換訓練,中央設禁軍,人員齊備,裝備精良,地方的廂軍,卻多是烏合之眾,導致國家枝葉太疏,外敵入寇,地方無力應對。軍隊大多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雖有百萬之眾,奈何實是一盤散沙,知道北方遼國乃心腹大患,所以養兵,知兵弱不可戰而不敢戰,乃是養無用之兵,最後導致靖康之變,汴京城坡,欽徽二帝被金人以牽羊之禮羞辱,皇室北狩,是漢人千年來對外族前所未有之奇恥大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師爺說那一代的祖師,號擊節,因為宋朝以後沒了幕府,幾代祖師都在民間遊『蕩』,他們志不在朝堂,不行科舉。而是行遍大江南北,尋僧問道,廣覽諸學,博採眾長,偶爾也幫民間驅魔降怪,鋤強扶弱。待靖康之變以後,北方淪陷,金人燒殺擄掠,時人凡有志者,都有意匡扶,義軍蜂起,擊節祖師帶著徒弟也於此時加入義軍,起義抗金,這劍上的寶石,本是本門傳世之物,擊節鑄劍之後便將其鑲嵌在劍柄,意在讓本門後人勿忘國恥。奈何金國有一朝氣數,而南宋,無一統之氣概。

金國認定南宋不會北伐之後,轉頭大舉兵鋒剿滅義軍,山東義軍孤立無援,宋朝舊將多舉部降金,世家大族也多投靠金人,加上軍隊內部已經主降主戰舉棋不定,導致義軍分裂,部分投降金人。不願投降的義軍走投無路,最後決定強行突圍,南渡長江。當時金兵緊追不捨,義軍人多船少,且戰且退,南方宋軍不敢過江接應,只得遠在對岸擂鼓助威,江上箭矢如雨,船上之人皆嚎啕大哭,北望江岸,未渡江的義軍還在與金人浴血廝殺,金人志在趕盡殺絕,義軍將士或戰死江邊,或投江自盡,江畔喊殺震天,鼓聲如雷,至夜深方才止息。金人帶走領軍將領的首級請功,士兵的屍體便扔在江邊腐爛,那幾月間,江北有烏鴉群遮天蔽日,叫聲震動兩岸,悲愴至極。南岸百姓皆望北祭拜,痛哭流涕。人世間之悲壯者,莫甚於此。渡江的義軍被朝廷繳了軍械,遣散為民,將領只封掛名官銜,無所事事,報國無門。經歷此戰的人大多憂憤塞胸,一則對朝廷心灰意冷,二來江畔血戰之悲慘難以忘懷,大多鬱鬱而終。

師爺說起這段往事來,總是不勝唏噓,擊節祖師身逢國破家亡之時,棄書鑄劍,隨山東豪傑從軍,南征北戰,當時之俊傑也,最後功敗垂成,難嚥國仇家恨,鬱鬱而終。從此以後,本門後人便以此劍相傳,祖師們把擊節的故事代代相傳,勉勵弟子心存家國,匡扶正義。誰想到了師爺這一輩,又是東夷入主,剃髮易服,其屈辱,更甚於宋代。奈何朝堂之上,朽木為官,禽獸秉政,南明朝廷,一年便亡,其亡之速,聞所未聞。好在本門自稱道家,剃髮令,僧道不從,他們幾人便留住了衣冠。道遠年少,不懂那麼多家國倫理,只記得每每談至此處,師父和師爺二人,都眼眶紅潤,無語凝噎,師爺把杯中的酒往地上一傾,便回頭進屋了,師父轉過頭囑咐道遠:“屋內說話,屋外不談,道遠,你可懂嗎?”

道遠連連點頭:“懂!懂!”

師父便輕輕點頭說:“好,剩下的菜你來收拾了吧!”

道遠便開心得把剩下的葷菜端到自己屋裡去,把的菜葉蘿蔔倒到雞窩裡,開開心心的關上門,自在享用。

道遠被這寶劍帶入了回憶裡,想起師爺也已經過世兩年了,師爺平生樂觀,憨厚,時人稱為“樂道人”,論功力來可能不抵師父丹陽的深厚,但是為人處世卻大方厚道,不拘小節,比師父活得逍遙自在,倒是真的。

眼下師徒二人遠赴荒村,沒想到此地如此古怪,這傳世的寶劍又瑩瑩發光,道遠覺得這村子裡的古怪一定非同小可,心裡已經略略忐忑不安了,想著“師父不知道中了什麼邪,來這個是非之地,眼下又有官差,這裡的村民不管出了什麼事,已經牽扯到了衙門,唉,不會事情不濟,還惹禍上身吧。”

喜歡山海地仙請大家收藏:()山海地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梨花已渡,誰人顧 楚驚幗帝贏 醫妃來襲,王爺快閃開 畫堂春 仙途有點長 庶女嫡妃 穿越八零:農家軍妻太紈絝 且待年華 妖孽王爺的絕世小毒妃 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