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時已經是冬季,晚上飛離陰冷濕漉透著綠意的歐洲大地,直到第二天下午看到機翼下冬日陽光下的金黃大地撲面而來。冬是四季輪回的希望,我似乎看到了冬日大地、炊煙和悠揚笛聲的喜悅。
回到故鄉,父親開車帶著我們到處看。我又聞到了久別的氣息,陌生又熟悉。笙簫歡樂,人聲飄渺,炊煙嫋嫋,溫暖而寧靜,喧囂又詳和。無風的冬日,陽光千年般普照。我真的回來了!我感到童年那個久別的故鄉是如此可愛,充滿幸福。
我陶醉於這種旅行:失去,又找回。
出國後總先看到國外的不同,再看到相同。迴圈比較下去,新奇似乎無窮無盡。等回國時,又會看到過去從未注意過的地方,一個完全相同又不同的家鄉。會發現其實歐洲人也染發,國人眼睛頭發也不只有一種黑色。原來異鄉就是故鄉,早已存在身邊,只是沒發現而已。
故鄉小巧的山包連成一片,如此可愛又親切。這新鮮的陌生讓人喜悅。在這喜悅裡,我天天熱衷於過節般的家庭生活,母親忙著張羅豐盛的飯菜,蕭雯催促著我們要去新建的景點。不需要工作,到處遊玩。
幾個月後,回家的喜悅又平淡了。那種親切又陌生的不真實感消失了,故鄉還是那個熟悉的地方,過去甚至熟視無睹。旅行是嚮往終點,還是為了逃離?觀光的忙碌和新鮮,可以遺忘現實生活的煩惱。旅行就像是從a點到b點,然後又回到了a點。
人們把乘坐飛機穿越大氣層叫飛行,而乘坐藍色星球穿行宇宙卻叫安家。因為只看到眼前,而遺忘了曾經自由的靈魂,習慣於無知。人需要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不然坐在飛機上也安居如屋。把夢看作是真的,就有一半自由。
童年,小夥伴們一起在草地翻跟鬥、摔跤、抓蚱蜢和救青蛙遊戲,聞著青草香味。玩耍帶來無窮的歡樂,如今只有八哥站在那裡,盯著地下隨時長出的蚯蚓。而我緊盯著美好,然而記憶留不住美好,就如遺忘無法擺脫過去。新柴散發著山野的氣息,從最真實的記憶變成了陌生的詞彙組合。
世界依舊彩色,卻沒有了明豔亮麗,像失去了靈魂。有高興,卻沒有快樂。有美麗,卻沒有可愛。有熟悉,卻沒有親切。有綠色,卻沒有鮮活和親近。在夜裡,只有沉思在發亮。白天甚至不想睜開眼睛多看這個世界哪怕)一眼,生活就像失去顏色的夢。離開就回不到過去,這是人生的旅行。
那個世界哪去了?能找回曾經的感動嗎?那個消失的陽光熱度,是情感的憂鬱,還是理性的缺陷?我曾經從現實裡醒來,如今想著再次醒來。
我一直在想夢裡為什麼沒有影子?影子是黑暗,也是顯現,顯示了物的現實和光的遮蔽因此,它比黑暗和光明更高明)。黑夜將無影的純粹帶進夢裡,然而黑夜存在嗎?這個問題就像那個老套的哲學問題:在意識出現前,世界存在嗎?
意識醒了,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實似乎是隨意的實現。意識必然出現嗎?
人們說夢裡沒有影子,多麼虛幻!然而現實有模糊的影子,不是更不真實嗎?現實裡有陽光和烏雲。而光正是世界顯現的前提!可有誰見過光的影子?現實有影子,或許因為現實就是影子。
夢的記憶有更深的感動,也可以說更真實!孩子愛玩火、水和肥皂泡,因為熱情、純淨和輕盈是我們的靈魂。抓不住肥皂泡的七彩,幻影的美麗卻留在心裡。懷有美好,世界對他微笑;懷抱荊棘,道路永遠艱辛。樂觀的人在雨中想著明媚,憂鬱的人在陽光下看見相隨的陰影……
記憶為什麼更美好?或許因為回憶是綿延至當下的生命。知覺的現場只有當下,記憶的現場卻擁有人生已有的全部。失去回憶,往昔才成為過去,而真正消逝。過去在現實裡的記憶)就像一個影子。雖然不如當下詳細,但更加連貫完整。過去不只屬於過去,也是未來和現在的過去,是生命所收獲所延續的過去。過去,現在和將來屬於物的分類,而已有、正有和將有更符合生命的定義。世界沒有消失,不是因為當下試圖延續自己,而是因為生命延續了過去。生命不斷積累,是世界的記憶。回憶過去,就像不斷重生。
夢想和記憶,不是“未發生”與“已消逝”!
現實既不是現在,也不一定真實。現實只有當下;夢想卻包含未來和記憶的過去,更真實。深陷在這個遙遠的世界,就像在夢裡難以自己醒來。雙眼在進化到凝視之前,不會知道世界除了看起來像這樣外,還有一種叫距離的真實!蝙蝠能聽見畫面,超出了人的想象。
當靈魂睜開“眼睛”,一定會驚訝原來世界只是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