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幾日,子怡對費府越發熟悉,子怡到時天生也不是特別內向的性子,反而是隨遇而安的緊,既來之則安之,隨後的日子,便經常跟梓娟在一起玩笑,梓娟甚愛吃食,經常變著花樣讓小廚房給她做糕點、甜食吃,子怡本來也喜歡烹飪,在21世紀一般晚飯都是自己動手做,在古代更是如魚得水,經常中古合璧嘗試做些新鮮菜,吃的梓娟滿嘴誇獎不已。費梓延得空也來梓娟處略坐,經常捎些李餅記的芙蓉桃酥,或是有名的胭脂水粉、玉佩發釵之類特特給子怡,子怡只挑些便宜的收下放在梓娟處,貴重的一律不要。
如此一些時日,子怡來古代也有半個月之久了。子怡嘆了一口氣,這是要長住的節奏嗎?
眼看中秋將近,一日,費國公下朝歸來,費夫人召集大家商討中秋節事項,叫子怡一起去護國堂。
東芙苑離護國堂不算近,沒有倩雲陪伴,子怡自己走的慢一些,還差點迷了路,正好在芙蓉園碰見梓延,他好似專門等在此處一般,帶了子怡一起過去。
進到廳堂,大家已經都到了,費國公端坐在東首太師椅上,著一身寶藍色富貴如意白鶴紋便服,虎背熊腰,目光堅定,一看就是一名虎將,費夫人在西首太師椅上,顧管家和汾嬸分別站在老爺夫人後邊。下側西邊坐著趙、沈、金三位姨娘,東側首位空著,想來是費梓延的位置,接下來坐著梓娟,她向子怡招招手,示意子怡過去做在她旁邊。
子怡跟著梓延走到堂中,行了個標準的見禮,道“見過費國公、費夫人,感謝老爺夫人照拂之恩。”費國公只抬眼一覷,道了聲好,費夫人問了幾聲身體可大好之類,便示意子怡坐下。子怡於是挨著梓娟坐在她下首。
費夫人絮絮說了些,中秋臨近,今年各個莊子上的莊稼收成之類,聽語氣今年是個豐收年,各莊上進奉頗多。又道中秋一起熱鬧熱鬧,讓大家想想主意,辦個熱熱鬧鬧的家宴。道梓嬋出嫁整一年,要邀請梓嬋和女婿省親,還要叫上宮裡的義子馮太醫一起回來熱鬧一番。
梓娟最是個好熱鬧的,又嚷嚷著置辦新衣裳,買些新鮮吃食,甚是開心。
趙姨娘愛看戲,說要請國中有名的戲班德雲班來唱戲。
金姨娘說不若在玉隱湖搭個龍舟,一邊吃食看戲,一邊吹風賞月,大家都道風雅的很,都說好。
沈姨娘最善彈琴,說,不若家裡姑娘或是得臉的丫頭們能唱曲的善舞的,都表演表演,來應個景。
大家笑說,論彈琴論曲,誰比得上沈姨娘,鬧到她臉紅不已,大家鬨笑不止。
如此討論了一番,便商定了下來。一些置辦採買的事,讓顧管家著人去辦。梓娟嚷嚷著要一起跟著去採買,夫人說梓娟也長大了,也可以跟著見見世面,但是不能單獨出門。
如是就散了,大家各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