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以武犯禁”超越規則的爽點,太落後了,本質是一種隱士思想。現在的爽點,都是講究自己制定規則,讓別人活在自己的統治下。武俠小說應該學習這一點,不要動不動就退隱江湖,最好主角結局當上皇帝盟主神馬的。
我相信,做到這些,武俠還是會有人看的。雖然人們有更好的選擇,但總有懷舊黨嘛。
可惜,我們的武俠小說作者,大多是這樣的:
1.哇,只要能寫出金古一樣的文字,就滿足了,劇情人物神馬的,直接照搬經典作品就行;
2.我的目標就是以假亂真,穿插歷史,讓我的角色和歷史人物多互動;
3.我要寫一個大陰謀,寫一個大推理,等到揭露的時候,你們一定會驚訝的;
4.金老師古老師的文筆還不夠細膩,我要更加賦予它美麗深刻)的詞句,詩畫江湖)般的意境;
5.金老師掉的書袋、bug錯漏太多,換我來,一定要更考究,更準確;
6.小說思路還可以更廣闊,可以把更多的國家、組織、行當、學問,都融進武俠世界裡;
7.傳統武俠的江湖體系有問題,一幫人光打架不賺錢,要把它寫的更合理;
8.武俠小說的深度還可以再挖掘!要寫出更深刻的教育意義;
......
......
有一個作者,有為來求爽快的讀者考慮過嗎?沒有,你們只考慮自己,陶醉在虛假的文藝世界裡,考慮自己怎麼掉書袋,怎麼修飾文辭,怎麼絞盡腦汁地尋求內涵。
是的,其中有很多條,的確符合“文學性”的創作。但作者完全忘掉了,自己是在寫一本娛樂小說。
文學作品追求的是美感,追求與眾不同的感觸,重點應該放在創新。
娛樂小說,或者說爽文,恰巧相反,它追求的是快感,快感都是重複的,相同的。讀什麼樣的爽文,就是為了獲得什麼樣的爽快刺激,重點得放在爽點的渲染上,而不是瞎動它,改變它。
想在娛樂小說里加點文學性,可以。但先得保證娛樂性,再談其他的。
想想前輩金老師是怎麼做的,他寫《鹿鼎記》結語,特意道歉,這一本書讓有的讀者喪失了代入感,深感歉意。可見此前的十三本小說,金老師一直在以滿足代入感,服務大眾為首要任務。
然而,金庸畢竟是一位娛樂大師,哪怕他自感慚愧的《鹿鼎記》,主角的天生好運、女人緣和多重的高位身份,仍給與了許多讀者代入感,甚至還進化成了後宮流、痞子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爽文。
若僅僅考慮娛樂小說的“文學性”,讀者也只好告辭。剩下一群武俠作者,還在互相吹捧:“哇,你的文筆好好!”“哇,你寫的歷史好還原!”“哇,你寫的情節好巧妙!”
也許有那麼幾個路過的讀者,讀了以後,感受到了所謂的“文學性”和深厚的“筆力”,讚歎一番。可他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讀起來不爽,然後下定決心,再也不讀武俠了。
失去了真正的讀者,武俠作者還有什麼?一點虛榮心罷了。
其他題材,仙俠、玄幻、奇幻、都市等等,或者各種流派,穿越、系統、無限、重生等等,都從武俠中破繭而出,汲取了武俠小說的娛樂精髓,把金氏奇遇、古式逼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們才真正傳承了武俠小說。
而傳統武俠,只繼承了一個外殼。
所以,真的不必執著於寫傳統武俠,上面那些題材流派,一樣都是武俠小說,還比傳統武俠更正宗。它們的誕生,正是因為把“武俠小說”按娛樂主旨走下來的必然結果。
這個好時代,為了讓人們更好釋放壓力,網文底線放得很寬,更沒必要強調什麼寓教於樂的遮羞布,保證爽感就行了。
其實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也不過是個錯覺,為了宣傳,強調現實意義,模糊了娛樂和文學的邊界,讓很多人感覺門檻降低,透過武俠也能接觸“文學”。
現在人們越來越務實,越來越清醒,知道把握主題,區分類別,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正統文學一直經久不衰,娛樂小說也越來越繁榮。武俠小說這種夾生四不像的存在,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作為過渡,幫助建立起了如今的娛樂文學帝國,可以功成身退了。
。
喜歡濁世清歡請大家收藏:()濁世清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