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然聽到這個名字的時晴甚至感到了陌生。
好像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這是實驗啟動以前的最後一點空閒。觀測站藉助行者號,在量定月球方位的移動引數。
李明都在哼完他的小調後,突然聽到了時晴私下的請求:
“如果你能再次見到秋陰的話,可以幫我替她問個好嗎?”
她終於鼓起了勇氣。
但李明都卻睜大了眼睛,像是不解地反問道:
“你怎地會這麼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什麼?”
時晴不解,他卻露出了笑容:
“你不是還有很多機會、很多能力去見到那些相熟的人嗎?我也不知道我會去往何方啊!是你的一百年見到秋陰的機率大,還是我的一百億年重逢秋陰的機會多呢?我想還是前者吧。”
虛擬實境中的明都轉過頭來,潔白的牙齒閃閃發亮,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充滿了年輕人似的青春活力。
時晴記憶最深的卻是二零四五年時那張憂鬱沉默的臉龐。現在的李明都和她的記憶有著那麼多的不同,她竟不敢正面觀看而低過了頭。
她沙啞地講:
“那要是萬一見到了呢?”
“確實,世上總有萬一之可能。”李明都認真地點了點頭,“那我一定會把你的問候帶到的。”
“那要是之後,你又見到了我呢?”
李明都抬眼凝視著這位倒映在球罩顯示幕上的接線員,對上了時晴的眼睛。他知道時晴是明白的。時晴也知道他是明白的。
他們都知道,在將來,他們幾乎沒有可能再相見了。
“畢竟總是有萬一之可能的。譬如你見到秋陰而我沒見到,你能把她的和你的故事再好好地講給我聽嗎?”
但她卻變得鎮定自若,沉靜地繼續說:
“譬如你見到了,我也見到了,那麼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故事互相分享,這樣,故事得到了分享,便變成了原來的一倍,填補了時間上的未知了。”
於是他也笑了:
“好,那就到時候,在鄉下,河邊,小瓦房的門口,椅子上,我們再好好再說罷。”
接著,指揮中心放了一個小假,所有人休息了十分鐘,其中包括吃飯的時間。
十分鐘後,第三實驗正式開始了。
當時,氧氣的釋放進度已經到百分之四十,李明都人體的生存時間已在變少。可觀測站及行者號還沒有收集到全部的環境引數。
因為有一個引數,極為特殊,需要李明都親自進行。
收集這個引數的流程被叫做補充流程,李明都一開始規劃時沒有想清楚。他出發的最後幾天,參同才和他講清楚的。
“這是你自己設計的事情,你需要全部親自獨立完成它……”
頻道里,接線員時晴再次給他念了一遍補充流程的提要:
“為了完成收集,你需要將意識逐個轉移,轉移的順序是從人身到不定形身到機器身到人身。在不定型和人身的停留都是到系統發出提示,我們會用奈米機器檢測神經訊號。機器身的停留在第六個神經脈衝向心發出彙報。記住了嗎?”
“我記得非常清楚。”
李明都點了點頭,然後暫時關閉了通訊。
接著,他便專心致志地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頗花費了他一點功夫。因為他的心已經不可能再得到任何真正的寧靜了。但靜心的過程可以把逐漸融合的三個身體的視野及其他感覺)全部重新分離到三個身體各自的感知中。這種分離標誌著三個大腦都暫停了對從其他兩個身體發射來的神經訊號的處理。
他的意識也就獨立活躍在其中一個大腦之中。其他兩個身體便像是植物人一樣暫時地停歇了。
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