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質量比想象中的要更大。”
李明都看到了頻道中躥過的一條文字簡訊。
就像五億年後那樣,飛行器落在方塊上,沒有穿越,也沒有消失,而像是落到了一個平常的實體上。
與五億年後不同的是,未來是“抓住了”,現在是“靠在了”,當即有人驚撥出聲:
“它的表面好像是光滑的……並且非常堅固。我們的探頭不能嵌入其中,如果發生偏移,需要用自身的動力進行調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不小心……飛行器可能會從上面滑走,好在太空中沒有太多幹擾,我們可以保持這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飛行很久。”
小型飛行器搭載了檢測儀器。
飛行器給了自己一個向心力後,在明星上小心翼翼地滑行。無上明星繼續傾斜,飛行器為了不脫離無上明星,保持了轉向推進器的發動。
採集的資料流進了指揮中心的計算機中,時晴向李明都做了指揮中心眾人給出報告。
在光譜上,它反射了可見光,但在其他大部分譜段中,它什麼也沒反射,甚至像是某種極好的導體一樣,讓大部分波得以穿透。換而言之,在小於480thz和大於750thz的波段內,是看不見無上明星的。
這並不符合人類現今的光學及材料學發現。
基於紅外線、微波和鐳射反射的熱譜檢測同時失敗。僅存的機械波手段,在光滑的表面發生了完美的反射。如果不完美,那也不是現今的儀器精度可以檢測的了。
“它像是面只存在於可見光世界中的鏡子!”
李明都從頻道里聽到了夏登的尖叫,他說:
“這是正常的,甚至就該是這樣的。,我們現今的發現與二十二世紀人類,以及三億年後不定型的試探是相吻合的。”
兩個小型飛行器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參考介面。行者號的微調不能依靠遠端操控完成,機器身進行了計算,發動機時轉時停,凌在巨大板塊上方的行者號不停變幻自己的細微位置,始終使自身與無上明星保持平行。
接著,李明都開始繃直細線,由於飛行器不能抓住無上明星,繃直連線線也需要反覆試探極限。在十分鐘反覆拉扯過後,飛船再一次進入到自律飛行狀態,主要的推進器全部終止。
兩者上下並飛在接近地球靜止軌道的位置。
這是最後的軌道調整了。
李明都轉移意識,更多地沉入機器身的體內:
“進行第二種實驗吧。”
話音剛落,行者號底部的開口張得更大,閘門中推出了一個艙體。
上面的一小塊玻璃裡露出了人的面龐。
不是李明都的臉,李明都依舊站在駕駛室內。
那是預先放在行者號的冬眠艙,屬於綜合人格時代第六代艙體。機器身不能預先檢驗記憶,但李明都後期喚醒的人中有人知道該怎麼做。經過檢驗後,這一艙體裡的人應該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來自麗國,已經活了一百多年。
“繼續。”
閘門徹底開放,艙體沿著細線下降,像是纜車在軌道上滑翔。它的底部與飛行器發生碰撞的一瞬,飛行器略微地振起,即與方塊發生了一個角度的偏離。轉向發動機噴出等離子的火花,將之重新端平。
指揮中心的人透過行者號上各種形式的探測器看到了人體艙降落到無上明星的瞬間,他們屏住了呼吸。
兩者發生了碰撞,艙體沒能穿過無上明星。
它被擋在了板塊外,就像是一塊石頭碰到了另一塊石頭。
但讓一些人不安的事情才要發生。
冷酷的人繼續說道:
“執行喚起作業。”
緊接著,來自未來的堅固的外殼就被內部的支架頂起,內殼的大部分裸露在了太空中。在一處反射了陽光的洞口,像是噴泉一樣,灑出了來自艙體內部的迴圈液。液珠在沸騰中化氣,接著又重新凝華,一陣發光的白霧像是彗星的尾巴。而洞口旁邊的指示燈已變成了綠色。
在一陣嘀嘀聲中,檢測儀上繪出了心跳的頻率。
監聽裝置裡傳來了目標生物無意識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