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科幻靈異 > 地球上的一百億個夜晚 > 第五十五章 眾神的宮殿

第五十五章 眾神的宮殿 (第1/4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星際簽到成功 災變時代之最後的榮耀 萬人迷女配她人設崩了 木葉之次元卡 藏龍 重生後末世大佬她去星際搞事業了 快穿慫包宿主逆襲記 末世之超級戰車 穿越反派之子 快穿之男主今天黑化了麼 快穿之如意小貓仙 超級讀者系統 新奧特列傳歐布捷德賽羅 從漫威開始打卡簽到 她把末世玩爆了 當萬人迷和恐怖片裡的大Boss談戀愛 快穿系統:男神乖乖寵 從每日一卦開始打造長生仙族 農女的盛世田園 快穿:我只想死

在戰國時期哲學著作《莊子》的開篇,曾描寫過一個有趣的動物形象,名為鯤鵬。這本書說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鯤鵬,生而為魚,化而為鳥,實在是匪夷所思的動物。虔信山海的尋仙者也許會以為它是真實存在的神話生靈。飽讀詩書的經學家或者會依據理性將它定義為先賢哲學的想象。

不過若以現代生物科學的目光審視,鯤鵬的虛構倒並非無跡可尋,沒有跳出自然觀察的範疇,反倒處處是人類想象的美感。在動物世界,真正的魚鳥之變固然不曾出現過,但與之相似的變化卻到處都是,乃至所有人類都曾受到過它的困擾。

那就是變態。

動物的個體在發育時,出現階段性的劇烈變化,這種現象就被人類稱為變態,改變形態的意思。

毛毛蟲結繭化作蝴蝶、蝌蚪長出四肢變成青蛙。至於自水而來,長出翅膀,那更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比如蚊子,孑孓生於水,而終飛於蚊,這是完全變態。而大多浮游目昆蟲的幼蟲也都生於水中,經歷亞成蟲期後飛天而去,這是不完全變態。

古人發現蚊子的成幼變態可能就在戰國時期,因為最晚在漢代淮南子中就有孑孓為蚊的記載。若是把水中的蟲換成魚,把飛天的蚊換成鳥……說不準莊子正是在看到水缸裡孑孓遊動,又被蚊子叮咬,在瘙癢難耐之際,夢見魚鳥之變的。

可鯤變成了鵬,又當如何生活?莊子對此也有一句簡單的描述,他說鯤鵬在化鳥以後將藉著大風,徙於南冥,再不囿於北冥之地,從而遊於無窮。

說來有趣,從現代生物學的目光審視,鯤鵬從北冥徙往南冥的特徵,在動物世界也有範本。範本之多,不遜昆蟲。在天是大雁南飛,在水是魚群洄游。

一些魚類會主動、定期、定向、叢集地從海的這一頭游到那一頭,或者從海水中游到河水中,直至數千公里遙遠的地方,有的時候,它們游到那一頭,還要在返回原點。

根據生命活動的過程,洄游分有三種,一是索餌洄游,二是越冬洄游,三是生殖洄游。前兩者,是魚兒們在追逐穩定的環境,而環境在不停變化,它們也就隨之遊去。而生殖洄游與前兩者卻大不相同,它是魚一生的過程中成長、生活和繁殖所需要的資源、也就是所需要的環境本就各不相同,所以才需要洄游,去與原本生存環境大不相同的河裡、海里延續子代。

細究變態與生殖洄游之理,似乎可以發現它們具有一個相似的原理。那就是動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所需要的環境與資源並不相同,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無法克服這種相同,只能自己適應,最後便出現了成年期昆蟲朝一個方向發展、幼年期昆蟲往另一個方向發展,出現了成年期的魚需要在海里、幼年期的魚需要在河裡,出現了成幼發育空前分化,直至蟲蝶不相同,河海不相見。

這樣的現象看似獨屬於一小部分特定的動物,不過若是廣而擴之,哪怕是屬於哺乳動物的人類,好像也到處都有。

過了大概五十個小時,青色巨行星向遠地點轉去,它與地球的距離隨之迅速擴大,其負大風也無力。吹至星際的行星風愈發稀薄,乘雲而來的歸鄉客抬頭已經能觸控到青星向太空散逸的氣。

鱗紋石殼逐漸張開,在沖刷中向流體的形狀靠近。天地散逸的氣不停地被吸入,在經過空腔壓縮後從縫隙裡噴出,新生的鳥便能借此控制自己飛行的方向。噴出的氣體就像是鳥的尾羽。

透過氣體與固體的摩擦,它們照舊在發出比人類的聲譜要廣闊得多的聲波。

李明都的人耳聽不見次聲波和超聲波,只能聽見兩種迴響:

“唏唏唏——”

“咦咦咦——”

至於原先那些咕哇咕哇的聲音已經像是很遙遠的過去的事情。只剩下古楚一個有鱗動物縮起身子,像是做了噩夢的時候,會突然急促地大叫幾陣。

她就躺在李明都的身邊,靠希獸噴出的氣體勉強維持生命的活動。李明都在這無聊的幾十個小時裡,觀測了下。她身上的鱗片也在分泌出像是珊瑚似的結構,但新生的結構既細又脆弱,這是因為這頭動物缺乏了從地球獲取的礦物質。

機器身的眼睛始終緊盯遠處的懸空站點。腦海裡卻想起了秋陰所講的生物礦化。

礦化這一現象出現在人類文明的五億年前。最初可能是原始的蠕蟲學會了將碳酸鹽礦物加工成自己的家園,從此軟體動物的時代消退居一隅,貝殼動物的時代迎來至今沒有斷絕的春天。生命逐漸學會了如何製造耐用的硬體,它們用礦物製造貝殼、製造牙齒、製造骨骼,製造尖銳的爪子。鬥爭從石頭中孕育,石頭留下了生物的痕跡,史稱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事件便悄然而至了。

爆發是否,秋陰說她並不清楚。但礦化以後,生物的硬殼很容易成為化石,留於歷史。所以礦化後的時代相對於礦化前的時代,生物化石的數量是碾壓的。不論爆發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又是否發生了,但礦化的時代必然是化石開始爆發性增長的時代,也就是人類能爆發性認識到古生物的時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鱗動物或許就是用相似的原理為自己結成了一層輕質的礦物質錶殼,就像是毛毛蟲結出了自己的繭。這層繭在風中破破爛爛,但依舊有力量乘風飛翔。

它們靠著兩個世界長大,現在要從出生的地方前往它們未來生活的地方。

李明都從發音按,把它們的幼年體叫做古獸,把它們的成年體叫做希獸和夷獸。

承載他和古楚的是一頭希獸。相比起其他的希獸,它的體格矮小,錶殼也顯得粗糙。或許是先天不足的緣故,它在稀薄的太空風中飛得很吃力,其他的希獸和夷獸幫助了它的飛翔。

從邊緣來看,青色氣態巨行星很像李明都熟知的木星。它是個浩瀚的泛彩色球體。它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分割線,這些分割線是一條條水平環流風帶的邊界。根據緯度、氣壓、光輻射、自轉的關係,每個相鄰風帶的風向都相反,並且各自的化學組成、溫度和大氣厚度也有差異。

按照常識,這些風帶的方向通常是比較固定的。如果是這樣,那麼青星也會像木星一樣形成一系列涇渭分明的條紋。每個條紋代表一個風帶。

但眼前的青星遠觀之上下一色,近觀則毛躁得像一個線球。李明都猜測這可能是周圍的“大型月球”太多的緣故,幾乎所有的風帶上都有大量的漩渦。各自的潮汐力影響了風帶的形成,風帶彼此交錯混合,風速和物質分佈比較均勻,反倒失去了清楚的界限。

機器身看到的那個觀測站懸在北緯四十度,已經接近極地的位置。這是因為青星比較扁,所以它的極圈也更大。

希獸和夷獸們的目標似乎也在這條低氣壓帶附近。李明都就不急著跳車。

不過它們選擇的路徑似乎是有意味的。

從地球飛起的氣流最先接觸的是不是青色巨行星本身,而是它的環。

青星的環幾乎看不見,大顆粒極少,是宇宙中最微弱一檔的物質塵埃雲,隨時都會散逸。它唯一特別的一點可能在於這道環是豎著的。

它不像土星環那樣幾乎圍著赤道轉,而是從北極到南極圍了一圈,垂直於赤道面。

在地球上,李明都沒有看見這道環,在較遠的太空中,他也沒有看見。直到接近了,青星向遠日點轉移,飛湧的太空風即將切入環體,迎著陽光,他終於見到了一系列明亮的塵埃,冰礫正在反射出微不可見的星光。

塵埃向著太陽風的方向揮發,氣體沿著磁場的方向,一直進到了青星之下。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地球只是個單細胞 崑崙渡魂人 能打能抗的山野漢,每晚撲我懷裡嚶嚶嚶 成就係統:我在武道世界裡修仙 總裁的硬核小仙女 異界孤兒院的院長 倒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