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星的旁邊,那些被木星派發出來的星球也多為氣態巨行星。有趣的是,儘管這些巨行星顯得更大,但因為它們派生出來的位置離木星更遠,彼此之間維繫平衡的距離往往在十萬公里朝上,於是行者號走起來也比先前密集的海洋容易得多,如過小隙。
在行者號穿過兩顆木星的時候,一顆木星像是無限向前延伸的天空,一顆木星像是無限向前延伸的海洋。天空與海洋各執一色,幾乎要將萬物合於掌中,繽紛的色彩像是在宇宙中燃燒的火焰。無可名狀的大海不停地向著交界之際的天空擲起一個個異樣的由氫與氨組成的雲峰,星星像是起了浪,追逐著黑夜世界的行者。行者號在兩個海洋與兩個天空之間那十萬公里寬的大路翱翔馳騁,對著迎面吹來的密佈電荷的風暴,雄心勃勃地追逐著萬物視野的盡頭。
又一個月後,這顆小球開始流浪在一片新的沉默的黑夜裡。
這片黑夜要比先前的黑夜更加漫長,需要的不是人類那點可憐的驅動技術,它要的是物體本身的慣性,然後沒有摩擦的世界自會將其送達。
但比起原先,它又顯得無比狹窄。宇宙的煙火永不消散,歷史的構造像是一張平坦的彩紙,前後百億年的永珍雲煙均在一剎見於眼前。
各個星球大氣在太空中彼此吸引互相交織,混著那些小行星群、小行星帶,還有那些不足以是行星的碎片、冰礫,瀰漫於真空。真空的物質密度已經到達了那麼一個程度,以致於太陽系這一片空空蕩蕩的世界從目前的宇宙學目光來看更像是一塊前所未有的龐大的“星雲”。
並且,從原先的宇宙學目光來看,要麼是一塊銀河系現今已不存在的足以作成星星胚胎的原始物質密集氣體,要麼是一塊被超新星在瞬息間丟擲的無窮物質所形成的厚厚的塵埃遺蹟。
前者是萬物之生,後者是一顆星星之死。
只是現在,宇宙學已被重寫了。
膨脹的煙雲在距離土星兩千萬公里的因紐特不規則衛星群就開始向外蔓延,一直蔓延了數百萬公里,多出了十倍月地距離的長度。衛星那或大或小的分形也一一陳列在宇宙黑天鵝絨似的幕布上,聚於深邃無底的窗前,隨著行者號的靠近而閃出火花般的光。
遙遠的日光映照著飛船在飄忽不定的碎礫星環上留下的暗影。行者號飛渡黑夜,單身孤入浩瀚星海的深處。群星浩蕩深不見底,到處是說不清楚是煙還是水的大氣在陽光下泛著火焰般曲折的彩色,雲渺渺兮雨澹澹兮,行者號駛在其間,猶如行於無人步足的仙境。直到逃出月球港半年後的某個日子,他搜到了來自後土城的訊號。
后土城裡還有人。
如果沒有人,那至少它的機器還在執行。
行者號立馬發出了靠港的需求,后土城給出了公式化的回應:
“准許靠港,請按照規定進行。”
除此以外,別無他言。
循著訊號靠近的時候,李明都才發現后土城的變化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原先的后土城立在土星環外側的軌道上,獨立周天,幽浮宇宙。而如今的后土城已經墜落。在半年前隨著火環一起升起的行星捕獲了這座空中的城市,讓它重新回到了它理應所處的固體的大地。后土城的通訊頻道靜默不言,只有中央電腦在自發校準軌道,幫助行者號靠港。
在靠近的過程中,李明都乘著千萬行星夜色,能見到一望無際的灰色岩石大地上坑坑窪窪猶如傘點圓圈散佈不盡。其中一個不小的撞擊坑中就埋著當初的后土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於李明都以及后土城而言,或許這都算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因為這顆行星不大,沒有大氣,重力不如月球,地質運動幾乎沒有,是一顆死掉的或者從未活過的冰冷的星星。后土城也因此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自身的完全。
在又一次無線電的交流後,從后土城的方向射來一道定距鐳射,鐳射照在行者號的身上。行者號內,李明都左右環顧,眼見著無限群星的煙雲逐漸下落到冰冷大地的另一頭。而環形山逐漸變得高大,直到撐著天際,還有天際上所端立著的十幾顆月亮。其中最大的月亮那就是土星的分形,整整遮蔽了半個太空。剩餘的月亮像小珠子一樣,一一立在土星的兩側,清冷地照耀著這片人類最遠的世間。
太陽昇起了,但沒有完全地升起。它只照亮了那顆月亮一半的軀體。行者號在一片冥冥中下降到后土城傾斜的平臺上,聽到了機器的聲音:
“對接成功,請進行下一步行動…”
他從駕駛室內站起身來。零星分散的機器重新組裝成石頭般的0386,步行在他的身後,隨他一同前往了氣壓艙。
透過行者號的氣壓艙,穿過連線處,便抵達了后土城船港的氣壓室。
在氣壓艙等待不過片刻,外面傳來腳步聲,接著,他聽到有很好聽的合成聲在外頭問他:
“李明都,李先生,你在裡面,是嗎?”
李明都摸了摸0386,心想要來了。
“你是誰?”
他說:
“我是一個一直在等待的人,我問你,你回到這裡是要做什麼?”
李明都清楚現在才是要挑戰的時候,他的心跳得很快,像是童年時打翻了母親的茶杯時一樣:
“我回到這裡,是想再見曆書一次的。”
帷幕逐漸升起,門開啟了。後頭露出五六個戴著頭盔的代人們。他們湧進來就要往李明都身上撲。誰知室內,他們一下子誰也沒見著,只有頭頂生風,是李明都從他們腦袋上滑過,輕鬆地躍出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