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為了彌補任務進度而趕製的單一功能性的機器,並不具備像0234或0386那樣複雜多樣的功能性。
太空中沒有重力,0234一蹬架子便飄入空中。它所具備的運動模組可以支援它在空中的自由變向。
那天是0234十三歲生日。它很快把那點疑惑拋到腦後,只想道:
“我已經存在了非常漫長的時間,再過不久,我應該就要被返廠了。我已經等了很久了。”
天上的歲星變亮又變暗,隨著時光流逝,李明都那點疑惑也在逐漸消失。這群盒子裡的意識體願意照料什麼樣的生態圈,又要用這種生態圈做什麼與他又有什麼關係呢?相反,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生態圈的環境遠比中央宮殿複雜,面積也遠比封禁的中央宮殿廣闊,除了生態圈本圈,各種附屬設施一應俱全。儘管他的任務並不要求他使用任何多餘的設施工具,但若是中途經過,稍微駐步,也在機器人工作允許的誤差範圍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在這裡繞了好幾圈,在幾個負責物流運輸的方塊形管理機器的短波交流中聽到了一點有趣的情報:
“太空載具機器人s21系改正4第12批次,數量七十,已經全部返廠。”
在第一衛星,一切都可以是機器人。像太空載具就是最大一類的機器人了。s21,正是李明都理想中的前往地球的少人用太空載具。改正四,說明是這一系設計發展後的第四代。
全部返廠的說法,叫李明都心頭一冷。
他記下了這幾個管理機器的座標。往後幾天,頻頻前來竊聽。
返廠清單中涉及的機器人都與太空有關,再次的也是用宇航材料所構造的機器人群體。從方塊形運算機器的口中,他還得知這次大規模返廠的損耗率可能有五十以上,換而言之,既有一半的資源被浪費掉了。
他把此與現今天上的飛船計劃聯絡到了一起。為了滿足計劃需求,可能許多機器人都被提前返廠。它們將會被全部拆解,以取出現今計劃所需要的各類材料與功能模組。
這對於李明都來說是個不祥的徵兆。
他不算宇航材質機器,無需擔心被忽然消滅。但第一衛星上的小型載具數量正在減少,大型載具具有各自特別的使命,承載的機器人也是多而複雜,很難想象能被他所控制。他想要私自前往地球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在又一次對運算機器的旁聽中,他了解到僅存的單人載具正在第一衛星與木星的環繞軌道進行監測作業。
“也許,我得登天幾次。”
地面與天空依靠絲絃完成上下的通聯。為了彌補整體執行的效率,生態圈基於環境的特別性,也承載了約一成維護耗材的產出,它便與太空站存在物流運輸關係。
人形機器人在生態圈的工作主要是各類雜務,譬如說錶殼清理——簡稱擦窗戶,也有維護修理——簡稱修管道,其中並不包含物流運輸。
物流運輸是由那些長成長方體、類似汽車的全封閉運輸機器人負責的。
但想要混進去絕非不可能。
李明都躺在渾濁的廢水中,一邊焊接大型管道的縫隙,一邊興致勃勃地想道:
“原因也在於人手的緊迫。”
相比起奇形怪狀的功能性機器,動物形、尤其是人形的機器趨向於泛用性的分類,手和腳決定了它們可以使用人類製造的也就是現在的機器人所製造的)絕大多數工具。
他一定是有機會的。
果不其然,約是三日後,就出現了第一類生態圈人形機器代替運輸機器,使用非智慧運輸車進行物料運輸的活動。
確認這一現象後的李明都立刻聯想到了管理機器的運作邏輯。
機器衛星上的一切都由機器人在經營。管理、或者說資源的分配,系統資源的配置,選擇哪些人去哪些地方,計算先做什麼事後做什麼事,本身也需要資源,這就是管理機器的由來,它們從網路中收集資訊,統計資訊,計算資訊,計算需求、計算供給,然後進行對未來的規劃。
在寬鬆的年代,機器人在換崗時需要經過複雜的檢查。在緊張的年代,資源配置的工作被簡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