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西康後,李傑兩人進入到雒陽白馬寺。
可能很多人更瞭解的是少林寺,畢竟武俠小說風靡的年代裡,“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也被廣大的武俠迷看到並廣泛傳播。
實際上,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土後的第一座寺廟。
白馬寺建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儲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後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裡,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裡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註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於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裡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裡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因此,雖然白馬寺在聲勢上可能不及其他寺院,但它的江湖地位卻從未動搖。
來的時候正是節假日,白馬寺香火鼎盛,人流如鯽。李傑正愁怎麼聯絡上主事的僧人,一名十來歲的小沙彌迎了上來:“兩位施主,可是剛從西來?無藏師伯請兩位一會。”
李傑心頭一動:“你家師伯是什麼人?認識我們嗎?”
小沙彌懵懂道:“小僧實在不知,師伯只是告訴小僧,近日會有如此這般裝束的客人前來,讓小僧時事留意。”
李傑一掃自己身上,兩人身穿的正是地府的裝束,和一般的漢服不一樣。心裡不禁有些好奇,這位無藏和尚到底是什麼人。
小沙彌帶著李傑兩人穿過熱鬧的寺院,來到後面一個僻靜的小院前,扣門道:“無藏師伯,兩位客人到了。”
片刻,門開了,一個容貌平常的中年僧人出現在門口,示意小沙彌可以離開了。
“你來了。”僧人的聲音無悲無喜。
李傑覺得有點壓力:“我來了。”
無藏僧人轉身進屋,李傑帶著有些不明情況的林妍跟著也進去了。
李傑看得出來,但是沒解釋。林妍也沒問,現在不是做好奇寶寶的時候。
看著面前的小杯子,以及裡面淡淡的茶水,李傑突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