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之路一帆風順,在波斯海灣地區呆了幾天,再次見了見晉國的杜威。
這兩年的時間,由於杜威果斷的將一半疆域交給大夏,國內的情況穩定了許多。
再加上有大夏的政策支援,還有許多的華夏百姓遷入,整個晉國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國內的叛亂經過平定,大部分割槽域如今恢復了正常,就如同李成當初所說的,老百姓能過下去就不會造反,很多時候造反還是因為活不下去的原因。
這兩年杜威大刀闊斧的改革,幾乎徹底剷除當初遺留下來那些所謂貴族。
真正的對老百姓實現了垂直管理,加上大量平等政策的實施,老百姓自然不想繼續打仗了。
晉國就慢慢安定下來,雖然還沒有全部區域都穩定,但距離整個疆域範圍的安定也不遠了。
李成和杜威交談很深入,原來沒有闡明的觀點都達成了一致,這塊區域除非晉國滅國,被其他民族佔領,李成保證不會打如今晉國的主意,讓杜威可以安心的發展。
杜威也清楚李成的意思,對於他來說,建立一個龐大的華夏主體民族聯盟,對如今的晉國有百利而無一害,他也會近期與周國的周康去溝通,希望三個國家都能攜手一起努力。
對於晉國主動讓出來的波斯海灣東部大片領土,李成也走了幾個地方,在大夏的已經形成模式的管理之下,這些地方沒有出現太大的動盪,甚至還幫著老百姓解決了最重要的吃飽肚子問題。
加上各項基礎設施的興建,大量的用人需求,還有東部原咔噠爾等國商人的協助。
這些商人如今已經加入大夏籍,成為正兒八經的大夏百姓了。
他們與這片地區的民族可以說同根同源,現身說法之下自然更加的有效果。
而且這些商人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片區域,也帶動了經濟發展,讓當地的百姓不至於太過擔心,畢竟這些“老鄉們”都說了,跟著大夏保證能過上好日子,看他們的情況就知道了。
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吃飽了幹活就是,過得更多是每一個老百姓最樸素的願望。
是以這片新領土,在兩年內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成甚至都不敢認了。
沿海地區的城市發展很快,鄉村也有大量的工坊企業入駐。
港口數量超過千座,很多都已經投入了使用。
內陸地區,也有大量的產業進入,尤其是農牧業蓬勃發展。
這邊的羊毛質量很好,是非常好的基礎工業原料,很多工廠都開了進來,專門做各種毛紡加工和肉製品加工,甚至很多眼光好的,還開發出這裡的傳統手工業,當做特產銷售到整個大夏疆域。
尤其是手工毛毯,一個平方的面積能買到數百上千大夏幣。
可謂是極為奢華昂貴的商品了,老百姓都喜歡買一塊放在家裡使用。
這種良性迴圈之下,大夏商人對這裡的投資熱情更加的高漲。
未來這片地區,可以想象得到絕對會發展的更好。
看到這樣的情況,李成也就徹底的放心了。
從今以後,西南大洋這邊就再無後顧之憂。
只剩下對於那座崑崙大陸的陸續開發。
以及西大陸諸多國家的戰略佈局。
咔噠爾等諸國小國也歸附大夏。
這片區域經營日久,更加不會有什麼問題。
基多半島諸多國家,也已經大部分開始了合併程序,除了極個別國家還沒徹底推行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穩定了,這裡的老百姓對於併入大夏早已認可,也絕對不會出現叛亂的情況。
只需要安排好基多等國原本的王室家族,做好和平過渡也就可以了。
李成再次登陸基多,這邊將會實施一個大工程,他想親眼見到這項工程的開展。
裡卡,是一座靠近基多海的小城市,這裡是大夏基多艦隊的駐地之一。
在這裡,有一座臨時建設出來的指揮所,就是土蕃開發工程的南線指揮部。
李成在這裡,將會親眼看到這項工程的開工,看到土蕃高原發生鉅變的開始。
土蕃的交通環境很糟糕,內陸正在修建進入土蕃的幾條道路,南線也要打通到基多和大卡的通道,這樣才能給土蕃製造更大的發展機會,是以才有了這個工程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