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是周國,南部和東部都成了夏國,雙方再次變的親密無間起來。
李成也沒含糊,立馬讓國內調派糧食物資,並且從指定地點轉移人口到這片新的佔領區以及晉國的兩河平原,對西域外這片地區的本地人口進行壓縮,後期慢慢的融合同化。
這片地區,李成原來一直心有餘悸,因為民族成分和信仰非常的複雜。
但是從阿拉巴積累了經驗之後,他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宗教也沒那麼可怕。
最終具備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人,咔噠爾地區也信仰那種宗教,但如今跟大夏相處的就如同一家人一般,只不過合併到大夏之後,身份證明上的民族有個簡單的區別而已。
享受的待遇是一樣的,身份地位也是一樣的。
政策福利甚至比華夏民族還要優越一絲,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不努力做好本分,將自己儘快轉化為大夏帝國公民都不好意思。
阿拉巴滅了那些反叛的貴族階層,底層老百姓也是享受了很多的優惠待遇,而且大夏商人和各項產業的不停湧入,為當地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和工作崗位,只要老實幹活的都能過的比原來好。
而且人家也尊重他們的民族信仰,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不就是換個皇帝管嗎?反正他們也不是很看得上原來的皇帝。
如今的阿拉巴,除了極個別別有用心之人,或者是極度民族主義者,大多都安定了下來。
尤其是波斯海灣沿岸地區,特色種植、養殖和石油鑽探計劃已經轟轟烈烈的開始,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徹底穩定下來,成為穩定又高速發展的地區。
將這邊的事情處理好,李成就在阿拉巴沿海轉了起來。
接手這塊地方之後,大夏將其分成了三個部分,波斯海灣沿岸地區是東阿拉巴府,管理著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中有遷移過來的百萬中原人口,還有一百多萬當地各族的人口,這些當地人分屬於原阿拉巴各個酋長部落。
可以說分成了數百個民族,完全不似中原人都算一個民族。
這樣自然夏族就成了主要民族,其他本地人成為了少數民族。
雙方的文化不斷融合,還是以夏族為主體進行的。
南部被劃分為南阿拉巴府,包括內陸不少的沙漠地區,這些地方當初阿拉巴的酋長分佈更為複雜,如今也是抵抗最兇的地區,李成打算再次給本地的那些小酋長一些壓力。
反正你們是不想活,大夏又憑什麼慣著你們的臭毛病?
喜歡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請大家收藏:()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