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滇南大部分的河流都可以流經中南半島,而且在中南半島形成比較大的江河,但滇南境內都是從群山峽谷之中流過,很難實現太好的通行條件。
改造的話工程量過於浩大,不改造的話又無法兼顧滇南發展。
聽完秦東華的話,李成也有些犯難了,難道滇南真的這麼難發展嗎?
從十年前收服滇南之後,那裡就實行了一系列的個性化發展政策,朝廷也給了大量的支援。
只是到現在為止,老百姓的生活確實提高了很多,也建立各項工業和農業基礎,比如茶葉產糧,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還有菸葉產量同樣居於各地之首。
但糟糕的交通條件,一直制約著滇南的快速發展,讓其成為完全全內陸省份。
公路、鐵路建設不易,航空的運糧又不足一提,尷尬的位置讓滇南自己都有些犯愁。
如果是原來滇國時期或者於紫萱的南越國時期,憋在裡面也就憋在裡面了,反正也沒指望滇南能發展成什麼樣子。
但是如今是大夏的爆發式發展時期,掉了隊之後就再也難追上其他地區了。
這也是為何李成特意在貢州停留一下,非要見一下秦東華和他的團隊不可。
關係到一個大地區的發展,李成也不得不慎重和期待。
在秦東華做好的地圖上,李成沿著這些水系仔細的看。
每一處的資料都在心裡精心的推算著。
這些資料表現確實有些差強人意。
讓李成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有時候人力勝天是沒問題。
但環境實在太糟糕,人類也沒辦法違逆老天。
就算強行打通,對於國家來說也是個巨大的負擔。
尤其是打通之後,通行的也不過是幾百噸的小船。
這樣的通航條件,完全也達不到滇南發展的需要。
不過很快李成發現地圖上有個不一樣的地方,這個地方用的是網格線畫的,寬度竟然在地圖上有一個食指的寬度,長度更是有兩個食指那麼長,從善闡府,也就是如今的滇南春城府,一路向南跨過瀾江、怒水河,直達撣國的南江水域,不知道為什麼秦東華會標註這樣奇怪的形狀。
當即指著這網格形狀的地方問道:“秦老先生,這個畫的是個什麼意思?難道是地形有什麼奇怪的嗎?距離應該不少於上千裡吧?”
秦東華看了一眼李成指的那個網格形狀地帶,笑著回答說:“這裡是我們探索發現的一個奇怪地帶,也是我對於滇南開發提出的最後一種方案......”
喜歡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請大家收藏:()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