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波的定位是東西貿易中心的位置,依託於這條天然的運河,貫通東西,成為大夏與南北印加、美摩的貿易中心,以及進入更東部大洋的渠道。
這條運河與那條已經基本修建完畢的西納運河,是未來幾百年內,大夏最重要的貿易節點,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節點,都是不能放棄、也不可能放棄的。
合併後的拿波省這邊,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好的土地資源,只有南北部一點的平原,其他的全都是溝谷縱橫的山地,山不算太高但是開發價值卻不算是太大。
好在是有這條天然的運河海峽,拿波的主要城市群都是集中在這一帶,李成大手筆向拿波省移民一百萬,這些百姓後期會議港口工程、貿易交流和圍繞港口、海峽提供基礎供給的角色。
在他的規劃中,南方的哥特,同樣也是拿波省的輔助基地,農業種植和蔬菜水果產業,都將成為拿波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至於馬拉開省和東部併入馬拉開的大片陸地,則是以港口、漁業、種植園經濟為主,還有就是馬拉開那邊的發現了石油,未來馬拉開將是這片區域的石頭產業中心,也會配套一些化工產業。
美摩在地峽上的轉過來的領土,以及加嘞海那些大大小小的島嶼,總理院也已經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航運、捕魚、養殖、種植、林業、採礦、工業生產,都會各自有所安排和側重。
相信不出五年,這片中大陸地區就會變成新的樣子,各民族也會逐步的融合到大夏之中。
融入不融入,關鍵看日子過得怎樣,天天都能過上好日子,那為什麼不跟大夏混?
短期內,這片地區的駐軍還是不會減少,甚至會增加到五十萬左右。
總有些還沒看到利益的人,挑起事端成為那些槍靶子。
對於這樣的大夏就三個字——成全他。
中大陸是未來的重要節點。
任何不服從的都不能留著。
國家的利益至高無上。
仁義道德會區分對待。
就比如如今的阿拉巴,從李寶在阿拉巴帝國接受了一半的領土之後,阿拉巴沿海地區那些所謂酋長就沒停過搗亂,無論是大夏說什麼,反正咱就是不聽。
兩年來,那邊一千多個酋長部落被取消,為首者全都是吃了花生米,最終受益其實是百姓。
反抗是沒有問題,大夏也不怕任何勢力的反抗。
但是沒有眼色、沒大局觀的反抗,勢必要被打入地底,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大夏對於反叛勢力從來是零容忍,無論你反抗的是什麼?
到如今阿拉巴依然有零星的反抗,但是這種零星的反抗已經影響不了大局。
阿拉巴的米斯哈德三世都有些吃驚,當初將這些地方交給夏國的時候,其實他也是存了看熱鬧的心思的,阿拉巴國內大大小小的勢力,從來都是誰都不服誰,更別說夏國這種外來戶了。
他作為阿拉巴的國王,可沒少受這些南部酋長的氣。
不過他沒想到大夏的出手竟然會如此的凌厲。
一年多的時間內,向阿拉巴派兵五十萬人。
移民超過五百萬人,都分佈在沿海區域。
酋長國被滅了一千多個,本地民眾竟然順從的成了大夏子民。
看的他都有些心慌,有時候都替那些反抗者捏一把汗,你們越死越少,以後這片區域就真成夏國的領地了,何必幹這種傻事呢?先當個順民難道不好嗎?
大夏從來不慣孩子,李成前年在國內下達了徵兵令。
並非是強制性的徵兵,而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申請參軍入伍。
本來預計是徵兵一百萬,但最後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地青年下至十五歲,上至三十歲,紛紛踴躍報名參加。
就算是有正式工作的青年,也都紛紛搶著參軍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