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的運民船停靠在港口,一位位平民從船上走下。
厄里亞省地處南北緯的熱帶區域,除了雨林多一些之外,倒也沒什麼太多的問題。
這些平民到達之後,在行政官員的安撫下,在醫生的協助下,工程隊大量的招收平民修建城市鄉村,對這裡的土地進行開墾和種植。
民以食為天,對老百姓說種地永遠是刻在骨子裡的。
隨著運民船而來的,還有大夏許許多多的商人。
他們都是國家集中採購,然後運輸物資到這邊。
順便考察下這邊的投資環境,或者運輸一批貨物回去。
如今的大夏已經形成了對於佔領地的探索、規劃、建設、開發一條龍的流程。
官方資本和民間資本都很熱衷來到這樣的新佔領土地。
去購買下土地,或是開設工廠、或是開設礦場,也有的會建設種植園。
厄里亞省的沿海和平原自不必說,很早之前東方漁業集團和漁山漁業集團就拿下了一大片的海域,這邊的海里有很多的金槍魚,金槍魚在如今這個時代雖然不是很貴,但起碼還是比較有價值的。
除了這兩個李成一手建立的漁業集團,還有許多的民間漁業公司。
比如元島新漁、嶺南漁合、北海捕撈、瀛洲漁業加工等,都是很有實力的漁業公司。
他們將會透過競標的方式,從這裡的沿海獲得捕撈權,當然也會參加加嘞海和東北大洋的漁業開發活動,將這裡的漁業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
建木集團和大夏木建集團,同樣很早之前就隨著探索路線到了厄里亞東部,那裡是萬頃雨林,裡面不乏一些名貴的木材,他們就是專門做雨林開發和木材加工的。
如今大夏的木材基地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綿延何止萬里,大量的木材被運輸到需要的地方,北方的松木、杉木、樺木等向南運輸,南方的紅木、楠木、檀香木也會向北到需要的地方。
工程營造、鐵路建設、房屋修建、傢俱打製、雕刻工藝,都需要大量的木材。
厄里亞這邊的林子裡,有大量的紅木和香膏木,都是這些木材公司所需要的優良木材。
糧食種植集團和農糧產業集團則是農業方面的巨頭,擔負著從糧食種植、加工到生產一系列的流程之中,同時也擔負著市場中調節大夏糧價和出口的責任。
還有養殖、交通運輸、路橋建設、城市規劃、工程開發等大量的國營企業和民間企業進駐,他們會在短期內對整個厄里亞省開展大規模的建設,將其打造成東洲大陸的宜居居民點。
後期厄里亞省也會改名為厄里亞府,成為大夏政權的直屬州府。
除了厄里亞,哥特那邊也是在緊鑼密鼓的開展著,與厄里亞相比,哥特印加族、瑪哈族、恰克圖等民族都在反抗,百里山有過處理這方面的經驗,對這些民族實施分層打擊、拉攏基層、斬首叛亂上層的方式,很快就控制住了哥特這邊的形勢。
哥特省的面積很大,比較厄里亞省還要大出一倍,光這一個省的面積就高達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
中部同樣是一條山脈,與厄里亞省的山脈相連,這條山脈的東西兩面是平原的地形。
這裡的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漁業自然不必說,哥特省的海岸線非常的長,熱帶地區的海洋生物都能在哥特沿岸見到,而且非常的優質,關鍵哥特還有加嘞海的海岸線,可以說兩面環兩海。
從哥特西部直接就可以到加嘞海,不需要繞道拿波海峽。
中間只需要修建一條百多公里的鐵路就能解決運輸問題,不需要再繞行到拿波海峽轉運,地理位置還是環境都是非常好的。
這裡的西部平原有所開發,但東部平原還是一片雨林。
而且面積非常的大,佔整個區域的三分之二。
幾個農業集團都在虎視眈眈的盯著。
不光是糧食種植加工,還有水果、蔗糖、釀酒、淡水漁業等多方都迫不及待的等著開發。
只是開發的原則,國家已經有所交代,雨林地帶的開發比例是一比一,也就是一半是雨林,一半開發成商業用途,避免因為自然環境惡化造成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