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地區,有七八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其中高昌最為強盛,其他依附於高昌的國家或佔據一片綠洲、或佔據一片草場,分屬各族、互不統屬,被中原統稱為西州回鶻。
這些地方宗教信仰複雜、民族成分複雜、政權鬥爭複雜、地理環境也複雜,李成沒有著急用武力統一,而是藉助商貿的力量,以及各地的民族情況選擇各個擊破。
收服整個北疆地區,總的計劃是兩年,希望能夠逐步完成收服。
轉眼新正十七年已經到來,大夏總體上進入到高速發展期。
無數條鐵路開始在中原大地上進行修築、公路也是密密麻麻。
從嶺南到滇南又向土蕃高原,規劃的全新公路、鐵路開始施工。
幾十萬各族工人在這條線上沿著山谷急流進行緊張施工。
同時分出一條線,從景嚨地區進入到中南半島。
然後又途徑幽深的鬱林一路向基多半島延伸。
這些道路經過的地方,地理環境極為複雜。
也是大夏對南部和西部地區的交通新嘗試。
李成坐在臨安的養心殿中。
看著建設方案的藍圖。
一時間神思飛往天外。
就好像是重新回到地球一般。
此時他的實力還無法與地球時候的華夏相比。
但也有了基建狂魔的雛形,希望能看到條條飛虹跨越南北、道道坦途穿越西東。
只是新正十七年,對於大夏,也對於這個時代各國來說都是個不平穩的一年。
東南大洋,大夏與印加帝國的戰爭,以印加東海艦隊的失敗而告終。
只是東海艦隊的失敗沒有達到布蘭克的預期。
兩支艦隊圍攻東海艦隊,本來希望能將其打的全軍覆沒。
只是計劃比不上變化,蓋裡奇那個印加老將的名號也不是白給的。
在發現有被包圍的可能之後,就帶著印加帝國艦隊與大夏繞起圈來。
海上捉迷藏玩了兩個月之久,雙方大戰小站不斷,包圍與反包圍不斷上演。
但是蓋裡奇一直沒能讓大夏徹底包圍,而是不斷打不斷向國內的方向逃。
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一方鐵了心的想要逃跑。
另外一方是不可能徹底包圍住的。
蓋裡奇因此放棄了一般的艦船。
將燃料都轉移到速度快的重要戰艦上。
這就一舉解決了燃料不夠的問題。
最終讓大夏也沒能徹底完成包圍。
只是擊沉了大概三百艘的戰艦,還有五百艘順利逃到了拉馬。
軍隊士兵的損失也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