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情跟大夏已經沒關係了,被打殘的薩珊完全不是周晉兩國的對手。
戰線從可薩平原的東部,綿延到西部的山區,長達數千裡的戰線都是騎兵在賓士。
薩珊已經失去了先機,也失去了地利,滅亡已經不可避免。
周晉兩國開戰快攻,不計較一城一地,以殲滅敵人為重點。
幾十萬的薩珊守軍,被逐步的壓縮在卡拉季周邊地區。
薩珊王族、波斯王族也全都被困在這裡。
雙方在一個月後開始決戰。
上百萬的周晉聯軍。
不停的用騎兵衝擊。
將薩珊的陣線打的千瘡百孔。
薩珊計程車兵不停在損失。
每天都接近萬人的規模。
又是十天過去,薩珊終於撐不住,向周晉聯軍提出投降。
杜威和周康將薩珊王族遷往可薩海的東岸。
劃出了一片貧瘠的高原地域。
作為薩珊王族的安置場所。
這場曠世大戰才算結束。
從此周晉兩國疆域均是達到萬里方圓,兩國也重新在西域外地區接壤,開始互相扶持著發展。
大夏此戰也不是沒有收穫,沿海地區的據點增加到二十多個。
全都是天然良港,為此地的貿易奠定了基礎,而且還獲得了這片地區的石油開採權。
大量的船隊從國內趕了過來。
在蒼涼的荒漠打下井眼兒。
然後一桶桶的原油被抽取。
成為大夏在西方的油氣基地。
第四軍指揮使陳裕盛也長期駐紮科沃特城,此地不僅有充足的資源和深水良港,而且還扼守波斯海灣的北部,鉗制晉國的出海口。
可謂是戰略重點地區。
西部和南部與阿拉巴王國接壤。第四軍常駐這裡,也是為了防範被成為沙漠強盜的阿拉巴。
等到時機合適,大夏會鼓動晉國攻打阿拉巴沙漠。
將這個沙漠強盜民族扔給晉國去頭疼。
最終的受益人依舊是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