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外領地的徹底併入,帝國在北海到南海的廣大區域,實行並土而治的新制度。
徹底將海外領地、羈縻地區和附屬國納入到帝國統治中。
史稱“新正改制”或者“新正納疆”,將上述地區全部由中央委派流官垂直治理。
北海方面,北四島本身就屬於大夏的直接管轄。
再向北的位置則是另一座大島苦夷,苦夷西部則是綿延萬里的山林。
如今大夏的觸手也不過剛剛進入沿海之地,沿著黑水河找到極其肥沃的大平原。
李成看過地圖之後,將這片廣大的區域設定三座州來管轄,分別為黑水州、白山州與苦夷州,委派流官到任,並向此地遷移漢民二十萬,與當地民族進行融合。
在北四島的西部,還有座巨大的半島。
此處有國新羅、高麗,君主與周交往甚密,這種情況下大夏還不合適直接吞併,而是採用跨國貿易進行逐步滲透。
海外的北方地區,現在的領地是七個州,又被稱為“北海七州”。
在新本州島設定北海七州的上級管理機構——北海布政使司,地位等同於各部主事,等同於地方的封疆大吏。
並在北七州設定四大院的附屬機構,按照大夏內陸的模式對此地進行開發和治理。
北四島地區向南,則是原來的東元、鹿國等附屬國家。
李源等早已想要內附,自然不會拒絕此次的改制。
交出政權之後,就坐著船到臨安找李成去了。
想要爭取個學子的名額,進入同文院學習。
原鹿國和東元的諸多島嶼設定琉球府,劃分為四個州,委派流官進行統一管理。
元島則是地位超然,被立為大夏特別行政區,新元城則作為李成的別宮——夏宮。
地位等同於一座直轄的府,受到大夏政務院直屬管理。
包括元島在內的琉球府和元島,以及周邊島嶼,都被劃為東海布政使司。
由葉向高這個副總理親自兼任東海布政使的職位。
副總理擔任布政使算是高配了,畢竟有元島這個核心基地。
元島向南則是呂宋群島,有數千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被整體規劃為呂宋府,下設七座州一百二十縣。
呂宋南部的蘇祿國及周邊島嶼,設定為蘇祿府。
蘇祿府下轄五州三十六縣,委派官員進行統一管理。
蘇祿府向西則是婆羅洲,婆羅洲中央一道山脈分割南北。
北部設定為北婆羅洲,南部則設定為南婆羅洲。
以中央山脈為界,整座島重點發展糧食、水果種植和木材加工、港口貿易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