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大夏的華夏商號與興華商號,可以在京城燕雲府開設商號駐地。
其中就包括了大夏銀行,也可以在周國的各大州府開設機構,方便商業存取匯兌。
商業方面是大夏最為看重的,同樣也是經濟入侵計劃的一部分。
只是經濟入侵這個詞,一定是不能提出來的。
暗地裡操作就好,說出來周國估計得翻臉。
至於文化交流方面,兩國做好文化的互通。
除了官方的文化交流團和官辦留學生之外。
民間也會放開對兩國學子互相求學的限制。
江南文名天下皆知,加上最近幾年的教育發展特別的迅速。
開放了留學生、交流生,還是對周國有很大吸引力的。
反之周國也是北方大國,文化圈也有其獨到之處。
很多大儒因為周國環境比較安穩,也在周國境內大力辦學。
這些學院對於夏國青年沒有太大吸引力,但對於很多學者型人才還是挺有賣點的。
詩詞書畫、文章策論,都有可值得學習的地方。
另外就是暗地裡的一份協議,也是周康重視使團的原因。
那就是大夏的火器,前膛炮及火槍允許出售給周國。
見識到武國自制的那些火炮,將梁國攪和的是天翻地覆。
周康如果還看不到其中的價值,那他這個皇帝當得也就太失敗了。
就是因為如此,周康才會對兩國的合作如此的上心。
幾乎每日都要過問進度,甚至要親自參與談判。
第二件事,自然就是武國的事情,應該說是武國虐待梁皇室的那件事。
周國、梁國、武國、晉國都是北方大國。
幾百年間也沒少有姻親關係,是錯綜複雜、牽扯甚多。
就比如原梁國廣成帝的皇后杜氏,就出自晉國皇族,是晉國的嫡三公主。
而德佑帝周康的皇后,同樣也姓杜,是晉國皇族的嫡十七公主。
算起來周康和死去的廣成帝還是連襟的關係。
不過兩人歲數差距太大,本身也是敵對關係,是以親戚關係還真不算什麼。
武國也曾娶過周國的公主,周國也曾納過武國的妃嬪。
關係真是亂的扯不清,輩分有時候都不好分。
但是大家都有個默契,那就是戰爭不傷害彼此親眷。
武國這次如此凌虐梁國皇室,尤其是那些後宮嬪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