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瓜州鎮直達江北的金山鎮。
全長達到驚人的二十餘里。
中間跨過兩座江心沙洲,橋面距離下面的航道有十二三丈。
也就是說30多米的高度,足以通行大部分的商船、戰船。
後面馬上也要更新蒸汽船和內燃機船。
沒有桅杆影響,通行更是絕對沒有問題。
李成本來想去原主的老家望江看一看。
但是時間安排的比較緊,只能在潤州這邊乘船。
沿著大江西進直抵金陵,自然也就沒辦法再拐彎了。
現在的江面,可以說是大夏的內河航道。
在船上望過去,到處都是掛著大夏旗幟的商船。
這些商船有的隸屬於兩大商號,更多還是大夏百姓自己的商船。
在發展農業和工業的同時,李成也沒忘記商業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是以國內一直在鼓勵商貿發展,這些都是百姓自發組建的商隊。
家族式的有,個人的也有,幾人合夥的更加的多。
這些百姓從臨安和江南路各地運輸貨物。
然後將其運到江北的幾個州。
再從江北運到中原的那些割據勢力中,回來時候再拉上換購來的當地商品。
一來一回都不會空著船,卻能賺取幾倍的利潤。
還有很多開啟的是唐國的市場,將貨物運到唐國的沿江州縣。
然後再將當地的生蠶絲、茶葉等拉回來,也是生意非常的好。
很多的市場,其實兩大商號沒時間或者沒來得及拓展。
就已經被大夏的民間商隊拓展出來了。
大大增加了商品交易的興盛。
新正三年,大夏的進出口稅收佔到全部稅收的三分之一。
加上個工業收入和手工業的稅收,佔到全國稅收的一半還多。
簡直驚呆了那些政務院的大佬,再也不提限制商業的事情了。
農業重要,是因為人都要吃飽飯才行。
但是商業能來錢。
誰還去反對幹什麼?
現在大夏根本就不缺糧食。
江南路和東海北路這邊不說。
嶺南的糧食也有了結餘。
再說還有元島和北四島、婆羅洲、呂宋等海外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