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臨安附近草長鶯飛。
大夏的使團從臨安出發,沿著新修築好的臨潤線前往潤州。
蒸汽車頭冒著煙霧轟隆轟隆的行進在鐵軌上,耶律楚材、顧維鈞等人正在研究到唐國後的一應事務,李成坐在旁邊的沙發上,愜意的喝著牛奶。
他最終還是跟來了,說服這些人可是費了老大的功夫。
最後化妝成隨從跟著上了車,如今正要去唐國的金陵城。
潤州是最靠近金陵的一個州,也是李成這輩子的老家所在。
望江縣就處於潤州的西部,緊鄰著唐國的交界地帶。
鐵路修好之後,潤州到臨安也就大半日的路程。
比原來兩條腿走上半個月,又是車又是馬要好的太多。
江南路這邊水網密佈,但好在一路都是平原地帶。
極少的幾座山還分佈在廣闊平原不太顯眼的地帶。
火車就是從萬頃良田之中穿過,看著外面的碧綠,還有辛勤勞作卻滿臉笑意的百姓。
李成也是忍不住心中自豪。
這都是他最寶貴的子民啊。
經過從諸國遷移百姓,如今的江南路生機勃勃,加上地理環境優越,各座州縣都是蓬勃向上的發展著,成為了臨安的糧食和肉蛋副食、蔬菜水果種植基地。
修築那平坦的官道上,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車輛,不停地向臨安運送食物及蔬菜等物資。
如今的臨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城市。
居住著上百萬的人口,農工商業都是非常的發達。
百萬人口的城市,就算在地球時空也算是大都市了。
當然比起北上廣這種千萬級還差點事兒。
但要知道這時代可不是經濟大爆發的時代。
百萬人口絕對是非常大的體量了,當世絕無僅有。
整個臨安都擴充套件了四倍有餘。
要知道乾國時期,整個國家在籍也就一百多萬人。
不在籍的都算上,也超不過兩百萬的人口。
現在一個城市都有百萬。
這難道還說明不了問題嗎?
蒸汽機車轟隆隆的越過湖州、宜興、金壇、丹陽等縣城州府,到達潤州的鎮江縣。
這裡已經緊鄰大江,跨江大橋還在緊張的修建之中。
崔明圭設計的楊潤大橋,已經完工大半。
不出意外今年就可以通車。
到時會臨安的火車可以直接越過大江,到達江北的楊州等地。
數萬的民工在橋上工作,一塊塊提前鑄造好的部件,被巨大的吊車吊上橋墩。
看到這座恢弘的大橋,李成也是忍不住心中自豪感爆棚。
這是當世第一座,橫跨大江南北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