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見到人就捂住身上的重點部位遮羞。
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季,親密的感受風霜雪雨的厲害。
李源都覺得,這種編織工藝幾十年後會絕跡。
但是沒想到的是,麻布編織會被臨安百姓喜歡。
商號從東元國內運了一批老手藝人到臨安,就開了這樣很多家的店鋪。
升級了一些工藝,還是採用手工編織的基礎工藝,編出來的麻布外衫很受歡迎。
這才有了這麼多的掛著山南店招的店鋪,好像在臨安也是過得挺滋潤的。
他聽說之後,也經常會在各種場合鼓勵東元國民。
有條件、有手藝的可以到臨安或者夏國來發展。
也不用擔心祖輩苦心創出的技術徹底消失。
除了這樣的店鋪之外,還有就是石器的店鋪比較受歡迎。
說起石器店鋪,李源還親自走入其間看了看。
其實就是東元當初民間的石器磨製工藝。
東元在原來是沒有鐵器的,也沒有冶鐵鑄造的技術。
老百姓只能選擇比較堅硬的石頭,將其打磨成各種工具使用。
比如說石斧、石鏟、石刀等,現在當然是已經沒有人使用了。
東元國內現在普遍已經使用鐵器工具在發展生產。
還有部分的機械化參與進去。
只是東元地少,農田數量也是不多,一般的情況下,當地的老百姓都是採用鐵器在田間勞作。
除非是脫粒、去皮、磨面等環節才會去相應地工坊去求助機械。
不過這些石刀、石鏟、石斧退出了東元,卻在臨安這邊作為工藝品重新興盛。
因為質量還不錯,打磨工藝還算精緻,並且富有民族特色,臨安老百姓有時候會買一件收藏起來把玩,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吧。
當然東元最多的還是各種的海貝飾品與珍珠飾品的銷售店鋪。
東元如今捕魚、採珠、採貝都很興盛,在兩大商號的幫助下,也開發出不少的特色飾品。
沒看眼前這商店門口,就用的是東元人做模特,脖子上掛著珍珠飾品展示嗎?
除了商貿運轉之外,東元的支柱就是這些產業,大部分的百姓也都從事海產品加工。
每次船隊出海回來,都會徵召大部分的國民去處理那些海鮮。
然後簡單包裝之後放入大庫中,也不知道最後會銷售到何處。
不過珍珠、海貝這樣的東西,大夏陸地這邊都比較流行。
很多百姓都會選上一串珍珠飾品買下來。
或是出席重要場合佩戴。
或是珍藏作為傳家寶。
李源閒逛著走了好久,看到這些東元人在大夏生活的很好,也是忍不住心中欣慰。
這代表他沒有選擇錯,跟著大夏的陛下,絕對能讓整個東元都過上好日子。
這種好日子是三山歷代君王都想做到而沒有機會做到的。
沒想到在他這個時期,實現了無數代東元人的夢想。
“李源,好久不見!”
喜歡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請大家收藏:()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