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老夫出使大乾,就是為了武國之事而來!”
文行庸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跟顧維鈞將事情挑明瞭。
他此次出使大乾,就是為了與乾國聯盟,收復故國江北之地。
此話還要說道吳越國時期,唐乾兩國都是源自於吳越,百多年前,吳越的領地主要在江北,江南這邊也就是東到如今的東海北路一帶,向西則是到贛西北路一帶。
吳越國自芙蓉夫人執政中興幾十年,後面的君王則是一代不如一代。
國內動亂四起、民不聊生,正好在最後一任帝王的時候,出現了皇子爭位的事件,唐國的祖上虞氏和乾國的錢氏崛起,分別扶持兩位皇子登基,自此將吳越分裂為兩個勢力。
後來唐國殺了自己扶植起來的傀儡自立唐國。
乾國這邊又經過一番鬥爭,以禪讓方式建立了乾國。
是以乾國總是對外稱為正統,畢竟得國比之唐國要正一些。
起初兩國就是為此經常發生爭端,你說我亂臣賊子,我說你沽名釣譽的。
反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偏偏打起來誰也佔不了太大的便宜。
前面幾十年一直是唐國壓著乾國打,後來唐國也衰落了就成了半斤八兩。
話說回來,武國又和這兩國有什麼仇怨呢?
武國祖上是武、周、梁、晉四大國的前身魏國的臣子。
魏國當初為中原第一強國,南征北戰幾乎險些統一了中原。
是與古越國同一時代的超級大國,橫壓當世數百年。
但是後來國內也是發生內亂,經過數十年的混戰,分裂為許多的小國。
其中武國就是在那個時期立國的,國都設在齊州,如今叫做龍城府。
武國是魏國的名不經傳的將門,從立國開始就極具攻擊性。
所以國號都叫做武國,並非是因為姓武才稱的武國。
武國立國之後,兼併了中原北部和東部的數個小國家。
然後就將目標放在了唐乾兩國的前身吳越國身上。
先是武力奪取了兩淮之地,又從西線奪取了淮南西路。
將吳越國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後來又逢吳越國之機,揮師南下將吳越國的大本營江北路也給佔了。
將唐乾兩國的祖上直接趕到大江以南,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若不是當時周國在北方崛起,說不定武國渡江南下也說不定。
老錢的祖地常安就在江北,幾戰之後直接丟了老祖墳。
唐國虞氏也好不到哪去,完全被壓縮在江南東路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