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如果方向沒錯的話,應該在此處的正南方向!”
原來他源等人都是山南國的商人,他們世代生活在北部的島嶼上,分為山南、中山和山北三國,但其實聯絡比較緊密,三國的首領也曾經是一家人。
弄了半天李成才清楚,原來山南就是幾個島組成的國家。
從他源的口中得知,山南的幾座島最大的也不過百里方圓。
別說比之元島這邊,就是舟山也能滅他個七零八碎。
人口更是寥寥萬人而已,幾乎是小的不能再小。
中山國比之山南要大一些,大概七八萬的人口,總面積不到元島的一半。
山北國比山南要大一些,但是大的也有限,兩三萬的人口。
說起他源為什麼會講中原話,此事說起來就有點話長了。
原來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平時靠捕魚採集為生。
但是資源不夠豐富,三國的子民經常會餓肚子。
所以就四處尋找物產富饒之地,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向南向北。
不過倒是一直沒有發現元島,山南人率先發現了更南方的呂宋大島。
中山和山北人則是一路向北,發現了北方有好幾座的大島。
本來想要將那裡給佔了,但是當地人野蠻成性。
將他們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兩國找不到資源也不行啊,只能再次向西北探索。
不知怎麼就摸到了中原去了,跟北周那邊接觸上了。
他們也算精明,發現中原之地強大富饒,直接就像北周稱臣納貢。
北周皇帝一看,有個海外國家稱臣也挺好的,就大筆一揮發下不少的賞賜。
山北和中山國得了好處,回到國內一想這麼好的事情,必須要多跑幾趟才行。
是以組織商隊、船隻,按照當初到中原的航線,每年都要去上一次。
然後帶回來瓷器、絲綢、鐵器之類的東西。
山南國知道之後,也有樣學樣跑到北周去稱臣納貢。
其實不過送上一些土特產罷了,再換回一些瓷器、金銀、鐵器。
然後不遠萬里的帶回國,然後將用不到的賣到呂宋那邊去。
他源就是專門做二道販子生意的,為了方便跟中原交流,就學會了中原話。
這也是為什麼如此偏僻的地方,還能聽到中原話的原因。
他們都是從北周那邊學過來的,包括穿衣打扮也是學的像模像樣。
山南、山北和中三三國,與北周的交易已經有上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