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的工作完成,時間進入二月。
二月有農曆新年,一樣在提前完成外務和劇場收尾工作後,進入放年假中。
這次沒有成員留守中心,王崇雲獨自在書房過了一個春節。
中途,王崇雲沒有浮現什麼其他情感,他沉浸在秋元康子創造的歌詞意象裡。
一首歌的創造,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部分編曲、作曲、作詞、後期混音,具體的先後順序沒有固定模式,大抵上是作曲、編曲、作詞、混音這個順序,當然先作詞再配曲,或者同時進行也可以。
作曲是一首歌的旋律,也就是這首歌是怎麼演唱的,演唱的那個曲調就是作曲。更簡單的理解,是你看的曲譜,你能對著曲譜上的音哼出來,是作曲的作用。
理論上,不考慮曲譜質量,你亂哼曲調,並且記錄成曲譜,你也能成為一個作曲家。如果你天賦異稟,哼出的曲調猶如天授,你還能成為名作曲家,這是個可以看天賦的創作過程。
編曲就是伴奏,也就是除人聲之外的伴奏部分。
編曲可以說是一首歌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也組成一首歌的泰半時長,裡面要用到什麼樂器,用什麼節奏,用什麼和絃,歌曲具體的構成,都是編曲要做的工作,非常考驗創作者的音樂功底。
一般情況下,一般人對於一首歌第一印象是旋律,通常來說一首歌曲質量高不高,看的是作曲的層次。能不能成為神曲,歌曲的旋律佔首位。
打個比方是華夏非常多經典流行歌曲,其實都是用的霓虹原版的旋律,基本你兒時耳熟能詳的歌都是如此,‘中島美雪養活半個華語樂壇’這一句話不是虛話。
不過,音樂想要觸動人,最簡單直接的方式還是引起聽眾共鳴,神曲之所以是神曲還是在於觸動了人心。
而旋律實際上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共鳴度門檻較高,大眾的音樂修養並不夠。要引起一般人共鳴,歌詞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人們可以看得懂歌詞,會去理解歌詞裡文字組合想表達的情感,對於特定句子,依據自身經歷和學識,又會感到觸動,得到共鳴。
一首歌,人們記住的往往是歌詞,就像90年代00年代,學生裡流行的是抄歌詞,把歌的歌詞認真的寫在精美筆記本上,而不是記曲譜。
歌詞裡表達的情感,非常直接的擊中你,這其實是在遷就你的理解能力。
實際上,很多神曲的歌詞,是在用文雅的、凝練的文字在表達編曲裡的情感。有時候,還怕你理會不到那種情感,或者說意境,那乾脆更直白一點,多次重複,為的就是讓你聽旋律時候,能透過聽到的文字引起共鳴——旋律裡表達的情感共鳴。
而這種情感共鳴又和演唱者表達方式有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繁瑣能寫數萬字論文,讓你理解的表達過程。
而且其實音樂的流派非常多,以上是一種表達流派,還有其他不在意編曲、作曲,單純是歌手情感表達的流派,這又是長文。
這些過程不多闡述,回到歌詞意象裡。
akb的歌曲神曲很多,許多旋律能打動人,而其中秋元康子的工作非常重要,他的工作就是用文字的普及化作用去表達意向,讓聽眾理解歌曲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得到觸動,帶來思考或者說力量。
akb雖然是偶像團體,akb裡的歌曲雖然大多是純粹的講‘情愛’的偶像歌曲,但實則上很多‘情愛’背後蘊含著深層故事,並不單純的講小女生‘單戀’、‘想愛’、‘失戀’、‘叛逆’。
這或許跟霓虹的文化性有關係,霓虹的文人很喜歡用比‘情愛’更純粹的‘性愛’去表達思想,古代名篇《源氏物語》是這樣,近代名篇《人間失格》,現代名篇《挪威森林》也是這樣,裡面有很多篇幅講著‘性愛’。
霓虹這樣的屬於海島,物資又稀薄國家,產生獨特的‘物哀’美學,似乎又很合理。
這樣說,或許有人會充滿鄙夷,認為小霓虹的東西都是糟粕,還會憤怒,竟然在推崇小霓虹。
實際上文化無國界,這是人類物種的瑰寶,就算宇宙滅亡,霓虹的文化也是會被放入‘立方錐’,期望宇宙重啟時候,能夠延續傳承下去。
秋元康子除了是一個作詞家外,也是一個文人,他很多歌曲的作詞裡表達的意象具有文學價值,告訴世人偶像歌曲並不只有‘偶像曲風’,在純粹的傳達正面價值觀。
比如《櫻花花瓣》,要表達的是畢業的意象,教室陽光、櫻花花瓣,青春成長、畢業希望,用唱出來的文字表達‘未來的飽含希望’和‘過去的美好懷念’。
桜の花びらたちが咲く頃
當櫻花小小的花瓣們一起綻放時候
涙の花びらたちがはらはら
那些眼淚的花瓣們不停地落下時候
思い出のその分だけ美しく
有多少分回憶,也就會有多少分美麗
不在離別時候談離別,看到別人表達的離別,產生不了多少觸動。但當處於離別環境時候,情緒會格外敏感,似乎身邊出現的任何一個情緒都會放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