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感太強的少女適合做的是明星,而不是偶像。
什麼是專業感,就是熟悉娛樂圈的那一套執行規則,並且為了在娛樂圈生存下去做出了適應性改變,一看、一接觸就知道是圈子裡的人。或者說就是熊總說的,專業素養很高,在歌舞、外貌、演技,這些藝人技能上有突出表現的人。
這些專業感很高的少女,已經是完成品或者半完成品。雖然很優秀,但未來的格局和成長上限很清晰的擺在那,這樣就難收穫到成長上的感動。
打個比較,一開始出道兩個人,一個歌舞水平高超的a、一個魔音貫耳肢體不協調的為b。開始時候a因為歌舞突出而收穫了很多粉絲,b則略顯笨拙而粉絲寥寥無幾。一年過去,a的成長緩慢,歌舞還是保持高超水平,但上限和舊習慣擺在那,想要突破界限和改變很難。而b在這一年中臥薪嚐膽、勤學苦練,歌舞水平大有進展,還發覺出很多新的技能,與一年前相比,清晰可見的進步了。
粉絲群有時候是很長情的人,一推就能推十年。但有時候粉絲群又是很冷漠的人,看膩了,厭倦了,分分鐘就又會去轉推。把當初說的守護一輩子的人,當做過眼雲煙。
這樣兩個人,一個一直表現得很優秀的a。隨著時間過去,沒有了新鮮感,又出現更多同水平小鮮肉,那粉絲群極其容易轉移注意力,移情別戀。而一直保持努力的b,在成長路上慢慢收穫粉絲。這些粉絲見證了b的成長,會產生出自己功勞的感覺。好像是自己的鼓勵和應援,使得小偶像成長。這種猶如老父親看到女兒長大的欣慰感,能收穫到很多感動,而導致粉絲群更加穩固,更加心甘情願的願意花錢。
兩個故事,一個人開始是強者,一直保持強者實力,但天賦有限到達不了頂尖。一個則是弱者,進行弱者逆襲,成為了強者。這兩個故事,最後到達的實力雖然都是強者,但弱者逆襲的故事明顯更吸引人,也更能收穫感動。
至於開始是頂尖,強者逆襲成頂尖的故事,只能說這是小機率事件。而在現實中,有頂尖實力的人不會來當偶像。
還有一個很關鍵一點,熊野記得王總是這麼說的。
對於專業感很強的少女,如果確定要招募進來,那要非常慎重。
因為專業感很強,代表著有成熟的一套應對偶像生涯的方式。這樣的人極其容易影響到她的隊友,讓沒有經驗的隊友學習她的方式去應對。如果不慎重,那麼後面的結果很大可能是同質化,出現一堆相同性質的偶像,這樣的結果是很可怕的。
所以王總說的,絕不能要專業感很強的少女。那些有演藝經歷的,可能會帶來壞風氣的直接剔除。那些歌曲方面有一絕的,也要慎重。這些人的成長有限,現在表現出來的很大可能就是極限。徵募進來也只會曇花一現,美得璀璨,但只是一瞬間。
可是,這樣要求的話,熊野不知道什麼才是優質偶像標準了。他遞給王總的優質偶像苗子,資料上條條可都是優秀履行,資質都是上佳之人。只是按王總這樣的說法,她們放在娛樂圈算看點,放在偶像圈卻是毒點嗎?
熊野回憶了一番,又思索片刻,回答王崇雲的提問:“王總,我還記得你說的‘能做好偶像的人是在外表上看不出的’。我們稽核組每一份報名表都認真篩選過,對於有特別魅力的報名者都會給面試機會。至於給您看的那些優質偶像報名表,是蓋有四個透過章,四組人員都覺得優秀的報名者。”
“我並沒有忘記您說的選人標準,只是想給這些人一個機會。這些人真的很優秀,您看了真人,或許會另有想法。”
“或許吧!”得到解釋的王崇雲,也不想在這方面深究,只要熊野不忘記他的選拔標準就行。反正最後選拔人員是由自己定的,熊野按他的選拔標準塞進來一些人也沒什麼用。
“王總,我還是有些不太理解,您的選拔標準‘在個性或者外貌上有特別吸引力’,這句具體什麼意思?您可以再闡述下嗎,我好回去跟書審組的人再貫徹一下思想。”熊野拍了個悄無聲息的馬屁。
“嗯,好。”王崇雲不疑有他,又說了一遍他的選拔標準:“外貌不需要絕美,只需要中上等便可以。特別是年紀小的報名者,現在長得或許有很多瑕疵,但長開之後會變得豔麗,所以對外表的選拔要求放低點沒關係。”
“接著是才藝,對才藝的要求也很低。我們雖然在某一個定義裡是歌舞團,每週會進行公演。但你要知道,我們的賣點不是歌舞,我們團的核心是小偶像本身。所以歌舞、口才方面的才藝要求也很低,低到會走路,能說話就行,這些薄弱的地方後期都可以再培養。”
“選拔標準裡外表、才藝都是次要,主要的是這些報名者整個人帶來的吸引力和可塑造性。”
“選拔者可以有缺陷地方,但不能普通和大眾化。我需要的是她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吸引力,一種能夠吸引粉絲關注的能力。這種吸引力要解釋起來有點空泛,大概的可以理解為,清晰可見的令人著謎地方。比如說,透明感、錯亂感、女友感、二次元感、元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