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這老闆聽到杜清和自認是廚師,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幸好杜清和不是來砸場子的,不然的話,潮汕人多團結你是不知道,一聲之下能呼來好幾十人的!這老闆驚奇地說道:“這位小兄弟,你是幹廚房的?”
杜清和樂了:“不敢不敢,我跟你是同行。”
老闆來了談興,問道:“那小兄弟是從哪裡來的?聽你們的口音,好像是化hua)州那邊的人啊?”沒辦法,託一部超過3000集的超長電視連續劇,打破各種記錄的,粵省本地的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影響,一聽到潘州人的口音,都以為是化hua)州人。
“我們是潘州人。”
陳正皺眉,他也知道,潘州有很多種方言,白話是佔大多數的,還有黎話,客家話,信xin)宜話,涯話,最為搞笑的,就是化hua)州話了。自帶喜感的口音,其實每一個潘州人都有,但是化hua)州口音讓人很出戏。哪怕一個化hua)州人一本正經地跟你談話,你都很想笑那種。
這麼說吧,化hua)州口音就好像是粵語裡的東北話,極其具有辨識度,且引人發笑。
唯一不同的是,化hua)州人知道自己的粵語不太標準;而東北人一直以為自己說的是純正普通話。
老闆恍然大悟:“對對對,我有一個朋友也潘州的。不過這位小兄弟是幹廚房的,怎麼會到榕城來?”
“調研嘛……”
杜清和半真半假地說道,“博採眾家之長,才能更進一步。”
老闆像看傻子一樣看著杜清和,真的說瞎話都不打草稿。“那你說,我這筍粿怎麼樣?”
杜清和又吃了幾口,快扒拉完了,才說道:“真要聽實話?”
“反正你就大方說。”
老闆看似不在意,實際上同行相輕,他實在是不相信杜清和有啥本事。
杜清和想了想,說道:“你這到筍粿,勝在材料新鮮,特別是竹筍,用的是鮮筍。豬肉,香菇,蝦米都還算質量不錯。給我評分的話,我最多也就給個七十五分,這還是預估了早上竹筍的新鮮度打分的。現在的這道筍粿,其實只有六十八分。”
老闆冷笑連連,說道:“那你說,怎麼才能滿分?”
“從七十分到八十分容易,八十分到九十分很難,九十分再到一百分,全中國都沒幾個人達得到。”杜清和淡淡地說道,“你這到筍粿的問題,就是喧賓奪主了。本來,筍粿筍粿,真正的主角是粿條,可你的竹筍,也放得太多了點。
從健康的角度說,竹筍這東西難以消化,實在不宜放得太多。
還有,豬肉、香菇、蝦米什麼的,你都下得很足料,算是很良心的老闆了。但恰恰是因為太足料了,把裸條本身的味道蓋過得太多。如果,你能把輔料減少一半,把竹筍減少三分之一,你的筍粿就能達到八十多分。”
杜清和知道,這老闆是做筍粿多年了,火候什麼的都是很好的。但他的缺點之一,就是太過於迷信輔料,把粿條的味道搶奪的風頭。想必很多食客吃完了他家的筍粿,都會評價說筍粿不錯,輔料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