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哪兒有那麼多的閒人,整天悠哉悠哉,自得其意。
這不,那常年悠然自得的道缺真人,也不由得忙碌起來了。夜當歸沉思一會兒,她想起七月十六早上,她曾在長濁山上見過他。
世人都曉神仙好,神仙也有愁不少。
三千天道何其多,算盡因緣終難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夜城旁長濁山上,密林蔽日,林煙半落,籠罩整座山林,只依稀聽聞山林深處歌聲傳來,竟聽不得唱歌之人在何方。
這長濁山只有一條上山的路徑,那邊是通向長清池的所在,山下入口皆有重兵把守,除了池家與城主,任何人不得上山。
這歌聲依稀縹緲,如水中月,霧中花,淡遠似天外之音,聽在耳裡卻如晨鐘暮鼓,震徹人心。
忽然,一道身影在晨光熹微之際,悄然出現在長清池旁。他神色凝重的跛著腳走到了池邊,看了看長清池中的池水,彎下佝僂的身子,用手掬了一捧清水,喝了下去。
如同一個身心俱疲的老人,走累了,喝一口水,歇息片刻。喝完後就躺在一旁的巨石上,睡了過去。
雖說是晨光初照,整片山林都籠罩著霧靄,陽光偶爾掙脫霧靄與枝葉的遮蔽,落在了滿是青苔的和各種異草的泥土上,蒸騰起各種奇異的氣息。
晨光斜照最多的,便是這一口長清池。長清池宛若一片花瓣的形狀,除了一塊巨石,上面刻著“清濁易位”四字凸顯而出,四周都是平坦的山石圍繞著池水。
池水在晨光中變得晶瑩剔透,波光粼粼,閃爍著七色光芒。此時,這深山老林中,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從山下來了一群人。
夜城,在七月十六日的清晨是格外繁忙的,別的城市都在為送走了百鬼而慶幸,而這裡卻在為製作貢墨而繁忙。
七月十五之後的夜城,也被稱之為墨城。
因為這七月花每到黎明時分,都會凋零。花瓣鋪滿地面,如同染上了一片墨跡,觸而不染,凝而不散。這一日之後的夜城,便被稱之為墨城。
這七月花瓣色如墨塊,自然有人想著能否做成墨汁。
經過許多代人的不斷試驗,終於發現這凋零的七月花瓣在磨碎之後,和這長清池中的池水混合,便可以做成墨汁,以供書寫。
研製出的墨汁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郁。更是被帝王納為御用,成為貢墨。
夜城城主便安排專人,負責貢墨的研製和繳納,這一代的負責人便是池麟正,他的祖上,便是第一個製作出貢墨的人,也因這長清池,他的祖先便改姓為池。
這本是一種榮耀,可城裡的人背地裡說,這池家人便因為製作貢墨被詛咒了,不然為何,其男子總會性情迥異常人。
喜歡逐仙賦請大家收藏:()逐仙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