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紀大了,對各種細微的狀況都不能大意。宋奶奶卻死活都不答應。
宋怡又說:“奶奶是不會出門的啦,我們都勸了好久了,奶奶總說一出門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上次爸爸帶奶奶去醫院,回來的時候爸爸就出車禍了,雖然沒有受傷,但奶奶總說是因為她出了門的緣故給爸爸帶來了災難,以後都再也不出門了。”
“不能出門,”宋奶奶肯定地說,此時還心有餘悸,“只要出門我就會像剛才那樣心慌氣短,而且還會出事情,我還是不出門的好。”
祈聿心裡一動。
驚恐、災難性的想法、不出門,這讓祈聿很容易聯想到一種病症——廣場恐懼症。
廣場恐懼症患者由於害怕在他人面前驚恐發作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他們,所以就哪兒也不去,這是驚恐症的一種並發症。
對於患有驚恐症的人來說,這個世界突然變得不真實了現實感喪失),或者自己也變得不真實了人格解體),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種無法逃脫的宿命感——他們就要失去控制、發瘋或死亡,災難性的想法是驚恐症的核心,這與焦慮症相區分。
驚恐一般是短暫的情境性的事件,能在10分鐘內發展到頂點,盡管患者感覺似乎持續了數個小時。當症狀消退時,患者會感到筋疲力盡,似乎剛從一個創傷事件中死裡逃生。兩次驚恐發作之間,患者一直擔心會出現又一次的驚恐。
廣場恐懼症不止是害怕廣場或者空曠的地方那麼簡單。實際上,廣場恐懼症患者害怕的是難以逃避、沒有人幫助的一切場合。
廣場恐懼症患者會害怕離開自己的家以及周圍的環境,一旦離開,就可能導致驚恐的發作:心悸、心跳過速,胸悶,窒息感眩暈感,面板麻木或針刺感,盜汗,發抖震顫,害怕死去或者瘋掉。於是他們便會避免一個人待在空曠的空間或公開場合。
怎麼最近這麼多不敢出門的人,祈聿納悶。
================================
百科上看見一個測試挺有意思的
這是一個五歲小女孩的夢。
小女孩的母親牽著小女孩的手走著,但就在女孩採摘開在路旁的蒲公英時,母親卻逐漸愈走愈遠。女孩急急忙忙想追上母親,但不知道為什麼雙腳卻不聽使喚。於是女孩大聲喊叫“媽媽!”請問你認為在夢中的這位母親會有什麼反應呢
a.沒注意到小女孩的叫聲,繼續愈走愈遠。
b.立刻回頭,跑到小女孩的身邊,撫摸她的頭。<101nove..停下腳步,並回頭向小女孩揮手,示意她“快點過來”。
分析:
選a的人,傾向廣場恐懼症。在潛意識裡對“分離”感到不安。
或許你的幼年有陰影,導致對於離開心愛的東西時會感到恐懼。由於比一般人更害怕孤獨,因此,一旦置身於空曠的地方,便會産生強烈的孤獨和不安。相信只要找到一位能夠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心的戀人,應該就不會再對廣場感到恐懼。
選b的人,正好相反,有密室恐懼症的傾向。
此答案顯示你在幼年時期受到母親過分的保護,但相對的,卻喪失了主體性。因此,你心理上感到不安,害怕完全被母親控制。此種窒息感便以密室恐怖的形態出現。建議你必須訓練自己獨立,以取回自己的主體性。<101nove.的人,是屬於正常的人。和母親之間有適當的距離。
表示從幼年期開始便和雙親之間維持著穩定的心理關系。換句話說,至少你對空間不會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