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幕春這樣的求告,孫享福不得不幫,産出少,有産出少的問題。産出多了,也有産出多了的問題,今後,只怕還有不少這樣的問題要冒出來。
“這樣,渭南新城即將開工建設了,你上奏皇後,到時候在新城開設一個食品加工作坊,現在,你就可以加緊招募人手,距離桃子成熟,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你先帶著人完成前面的幾個專案……”
桃花可以釀酒,亦可以製作香精,做香水,桃膠是中藥,水溶之後可以食用,有清血脂,緩解壓力,抗皺嫩膚的功效,還能做印染,給工藝品上色等,幸福村的琉璃製作作坊,已經在使用這種原料了。
而大片的桃林,一定會吸引成群的蜜蜂,古人早已對採蜂蜜有一套辦法,善陽開始種花之後,孫享福讓人對採蜜方面又做了新研究,已經有了一套更加高效的辦法,孫享福會讓人傳授給趙幕春。
這些,已經是桃樹在果子之外産生的經濟效益了,然之後,就是對果子的處理,各類果幹,果脯,這個時期也有,價格還不低,不過幸福村早已燒製出了帶螺紋口的陶瓷,和這個時期窖藏酒水一樣,封蓋之後,用少許泥,就可以解決密封問題,也就是說,製作果肉罐頭的技術已經成熟,所以,果肉罐頭今後就是這個食品加工作坊的主打産品。
花費了好半天的時間,孫享福給趙幕春口述了一個發展計劃,能不能落實好,就看他的能力了,林業司牧監雖然是皇帝家臣,但現在所掌管的業務,涉及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大,光一個皇庭傢俬,一年的流水都是數十萬貫,就是拿一個上縣的縣令跟趙幕春換,他也未必捨得換,所以,他還是比較珍惜自己現在的地位的。
等趙幕春走後,孫享福才想起,自己剛才貌似叫他招募人手來著,這個事情在當下,確實有些難辦。
原因無它,世家子們對於人手的需求太迫切了,誰叫他們當初讓自家的佃戶跑出來扮災民的,到了春耕時期,房玄齡的釜底抽薪計發揮了作用,他們才知道把人手控制在手上有多重要。
現在,關中各地的自耕農基本在幸福村的指導下,將作物種下了,世家子們,卻是在發愁,怎麼把自己手中數量龐大的田地都種上,因為除了被皇帝收編走的佃戶,他們自家的農奴,也大多數被弄到善陽那邊去了。
“縣令大人,情況有些不妙啊!咱麼之前準備動手的那些村落的百姓都不見了。”
武功縣衙,一個衙役班頭拱手向端坐在案幾後面面帶憂慮的縣令李本堂稟報道。
沒有人手,就想辦法弄人手,這些是世家子慣用的手段,然而,這種老的套路,卻是出現了新的問題。
“不見了?他們都到哪裡去了?”縣令李本堂詫異的看向衙役問道。
“這個,據裡長彙報,他們被陛下徵調到渭南建新城去了。”
“什麼?陛下徵調他們到渭南建城?此事本官怎麼不知?”
不光是他不知,其它好多個縣的縣令也不知道,李世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秘將這些貧困村落的百姓全部遷移到了渭南,而正當像李本堂這樣的縣令在發愁的時候,朝廷的公文來了。
公文中要求,關中之地,公民制度,官員俸祿制度,在三月底之前,全面實行,所有官員的職田,全部上繳,所有勳貴的封地食邑全部撤除,然後,李本堂看到了公文上,自己今後的俸祿。
七品縣令,月奉居然高達三百貫,那麼,一年,豈不是有三千六百貫的俸祿可拿?
這數字,可是他以往的各種俸祿加起來也達不到的,也就是說,朝廷的俸祿改革,並沒有減少他的俸祿,還增加了,而且,幅度不小,達到了三四成以上。
不僅如此,他以後也不用負擔屬下的薪俸開支了,縣衙裡,上至他這個縣令,縣尉,功曹,書吏,下至捕頭衙役,甚至負責灑掃的下人,做飯的廚工,都有一整套的薪俸制度。
這就叫李本堂有些不懂了,然而,結合起朝廷要在關中之地施行的公民制度一起來看的話,李本堂就懂了。
朝廷這是要一下子,提升所有非犯人,戰俘之類的百姓的權利,細看之下,普通平民竟然可以跟以往計程車人差不多了。
他們可以憑自己的戶籍自由的外出,不受大唐律法以外的任何鄉法管制,也就是說,朝廷否定了鄉法能夠制裁百姓,百姓的生殺大權在皇帝,在唐律,任何沒有司法權的人要對二等公民作出處罰或傷害,公民都可以反抗。而且,重大刑事案件的審理判罰必須要經過三審,再由刑部裁決,如果罪犯是必死之刑的話,還需要皇帝鈎決。
難怪要給灑掃的雜役,做飯的廚工都定下薪俸,原來,這些人,以後的身份地位只比當官的人低了,即便李本堂是一縣主官,也是不能隨便能處置他人的生死。
他搞不懂的是,朝廷為什麼一下子,搞這麼大的動作,因為,將整個人員編制,薪俸制度看完之後,李本堂稍微算了一下,光他這個縣衙,朝廷每月就要支出近千貫的開支,一年下來,就是一萬貫,大唐有數百州,一千多個縣,如果全部依此執行,每年光這些俸祿,就要支出一千多萬貫,這還不算長安那些大佬們,朝廷那來這麼多錢?
也難怪朝廷目前只是在關中實行這個制度,否則,只怕不到一年,財政就會玩脫。
李本堂只以為這是朝廷給關中官員的福利了,因為,此後,他不需要去管什麼職田,佃戶之類的事情了,只要在縣衙裡坐堂當官,就能拿三百貫的月奉。
而且,很多像他這樣世家出身的官員也這麼想,因為李世民正好在他們找不到佃戶幫自己種地的時候推行的這個制度,是以,當所有朝臣收到這個命令的時候,雖然震驚,但反彈卻並不是很大,畢竟,朝廷是給他們加俸祿了,而且,還幫他們省事了。
高薪養廉,是孫享福提出來的,擺平了這些官員,百姓全部成為自耕農,産出和收入才會大大的增加,至於給官員花的這些錢,會從商品交易上,慢慢找補回來。
當這些官員用什麼東西,都需要自己花錢買的時候,他們才會知道,其實,每個月三百貫的俸祿,也就是那個樣,一年到頭剩下來的,未必比他們原來多多少,因為,什麼都需要靠買之後,市場的交易量大了,很多東西就會漲價,這種漲價,會讓農民的收益增加,會讓官府的稅收增加,出血的,自然是這些拿高俸祿花錢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