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臂城解除了束縛,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援兵的到來不僅僅是增加了力量,更加給這座絕望的山城帶來了莫大的希望。都督府還帶來了東南光復,大宋中興的喜訊。數千軍民大受鼓舞,堅定了走向勝利的信心。
奪回紅米灘渡口後,王世昌很快派人走水路潛行上岸,先與上游二百里外的敘永凌霄城取得聯絡,凌霄城是個規模很小的山城,駐兵不到一千人,因為地勢險要,也還一直堅守著未曾陷落。
兩城守兵士氣高漲,在交通斷絕數月後再次聯手,屢屢偷襲瀘州城內的元軍。
不久後,下游的重慶山城與嘉陵江上的涪州、合州也終於取得聯絡,沿江一帶數州之地,再次由點連成線。
川東的抗戰就如枯木逢春,又一次迎來了一線生機。
……
從遼陽至大都,十餘日的行程。
大皇帝捨棄了那四頭大象組成的象攆,因為太高,總給人不太踏實的感覺。
現在他坐著的是六十四人抬的巨大御攆,似乎要平穩多了,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軍的速度。
在有規律的輕微顛簸晃動中,大皇帝幾乎要睡去,這漫長的行程都是這樣半夢半醒著過來的。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大皇帝的雄心依舊,但不得不承認年齡帶來的困擾。他再也不可能像數十年前那樣策馬奇襲幾百裡而不知疲倦,再也不可能親自提刀挽弓衝鋒陷陣了。
不僅是身份變了,更因為,他老了。
這個帝國,從成吉思汗統一大漠算起也才五六十年,但已經積弊叢生,似乎也隨著皇帝的老邁而老邁,不可遏制的衰敗了!
幾年來的連敗,帝國的東南方早已被宋人奪回,並且還在不斷蠶食著周邊的土地。
今年開春以後,高麗的倭寇侵襲是為一個開端,一個導火索,戰火從東北一直燒到西南。
倭寇、乃顏、范文虎,一個個都不讓人省心。
西南的川蜀之地又出了問題,原本已經被東西兩川行院壓下去的川東幾座山城又起死回生了,並且幾座孤城還連成了一線。
廣西方面,在靜江府建節的文天祥又拉起了數萬人的隊伍,此人的號召力之強令人記憶猶新,當年在江西就曾掀起過莫大的聲勢。當然,僅僅一個文天祥是不足為慮的,但放在當前南朝全線反攻的大勢之下,這些原本不足為慮的力量一一匯合起來就變成了心腹大患。
南方,宋軍的長江水師炮擊鄂州,四川的頑抗者東出夔門,廣西的文部義軍席捲湘桂。
至於西北的諸王,更加不可能有消停的時刻,無不虎視眈眈等著趁火打劫。
南邊的年輕挑戰者發起了一場全面的反攻。
北邊一個精力衰退的老皇帝,他的帝國,四面楚歌……
時值深秋,皇帝的御駕過了山海關,而宋軍的兵鋒也推進到了中書省的地界。
……
四十多年前,南宋聯蒙滅金,也曾短暫的北上中原,收復三京,史稱“端平入洛”,但因後勤不善,糧草不濟,機動性不足,那一次草率的北進毫無疑問的失敗了,最終被蒙古人撕毀盟約,一頓暴打,打的找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