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伯顏而言,臨安已經唾手可得,三路大軍步步緊『逼』。右路阿拉罕進展最快,從上陌鎮出兵距離臨安不過幾十里,前鋒遊騎已經到城下窺伺。左路董文炳抵達澉浦,佔領了上海和華亭,繼而奪取海鹽等地,一路上宋軍望風披靡。宋都統制劉英、海鹽知縣王興賢、澉浦鎮統制胡全、福建路馬步軍總管沈世隆等一大幫子文武官員盡數投降。伯顏親率的中軍也進展順利,下無錫、佔平江後又攻破安吉,安吉知州趙良淳、浙西提刑徐道隆等皆兵敗殉國,伯顏主力遂進至皋亭山,前鋒直抵臨安府北面的新關。至此三路大軍合圍之勢已成,數日之內即可壓至臨安城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情勢已迫在眉睫,如果說十幾天前元軍合圍未成時宋軍還有各個擊破的一絲機會,到了此時就只有坐困愁城,必敗無疑了。有鑑於此,文天祥、張世傑聯名上請,願移三宮入海,遷都南下,自率眾背城一戰。
然鵝,太皇太后謝道清日夕惶惶,毫無主見,收到了文、張的請願,卻又不想出逃海上。實在無法,還是隻能想出求和之策,便還想向元稱臣,俸表乞和。
陳宜中無奈,又派了監察御史劉岜帶上稱藩表章前往元營。元軍也是煩了,怎麼一波波的人沒完沒了的跑來廢話!為此有不少人主張不必多費口舌,一鼓作氣拿下宋國都城就是。但伯顏身邊的漢人僚佐孟祺勸諫說:“如果大軍馬上壓境,宋帝室必將遠逃閩南,那樣臨安城內會盜賊蜂起,臨安百餘年的積蓄將焚『蕩』無存。為今之計,要先安撫宋室,令其不會因懼而逃,假以時日,定會全取臨安。”
伯顏非常讚賞,還是漢人想事情周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臨安已是囊中之物,打壞了可惜。於是假意同意和談,但是為了正式起見,必須由宋國丞相親自參加,地點就選在臨安東北的長安鎮。
劉岜將伯顏的要求回報,陳宜中一聽要自己親自前往和談,頓時慌了手腳,他哪有這個膽子。於是改了主意,表示還是文天祥的意見好,反過來又開始慫恿太后謝道清遷三宮入海。
謝太后很不高興,一會兒說議和,一會兒又說逃跑,到底啥意思?
好說歹說才終於說動了太皇太后,於是緊急收拾行裝,做好出逃準備。收拾好了以後,巴巴等著,到了約定時間卻不見陳宜中來迎接,謝太后頓時怒了,什麼玩意兒,耍我嗎?老孃不走了!
原來陳宜中妻兒老小瓶瓶罐罐太多,收拾也要時間精力的嘛,畢竟這次出門說不定要很久,又不是去旅遊。這麼收拾著就錯過了時間,把宮裡那老太太給忘了。老太太發了脾氣,這下真的死活不走了。
得!那沒辦法,不走就算了,那就只好投降咯!
德佑元年正月十八日,宋監察御史楊應奎、保康軍承宣使趙尹甫等人攜帶傳國玉璽及降表往投元軍。
降表雲:“宋國主臣顯,謹百拜奉表言:臣眇焉幼衝,遭家多難。權『奸』賈似道,背盟誤國,至勞興師問罪。顯非不欲遷避以求苟全,奈天命有歸,顯將焉往?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四川、兩淮,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三百餘年宗社遽至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
這降表寫得還不賴,伯顏表示滿意,只不過這使者的規格不夠。還是老要求,讓你們丞相親自來,話說要見你家陳宜中丞相咋就恁難呢?
奈何哪裡還找得到陳宜中呢!人家逃跑的能耐可是一流的,要過好久以後,他才會在溫州老家突然出現,繼續出來還當他的首相,當然那是後話了。
……
大宋亡了?大宋亡了!
從政權實體的意義上確實可以這麼說,都城失陷,太后和皇帝投降,還能說沒亡國嗎?
但是,故事遠未結束,大宋的星光貌似暗淡下去,它的火種卻留了下來,它還可以復燃,還將可以燎原……
《故宋帆影》第二卷“勤王”,至此結束,第三卷“保國”,即將開始,敬請繼續關注!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