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明之兵也都不是軟蛋,袁某雖為一介書生,血卻是熱的!”袁鏞代表慶元三千“秀才兵”,也請出戰。
宋人幾百年來重文輕武,袁鏞進士出身,社會地位本在胡隸之上,但他並不是爭長論短的酸儒,從不輕看了武人。加上胡隸屢屢立功,單論軍職已在袁鏞之上,經驗與能力更不用說,所以這次合營以後,袁鏞甘當配角,將指揮權交於胡隸,也正因為他能識大體,才保證了兩部之間的團結合作。
“眾人一心,韃子又有什麼好怕!”胡隸聽著眾將爭相求戰,心裡有了決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將聽令!”胡隸走上正位,開始宣佈作戰佈置,諸將肅立帳中,靜聽安排。
“袁先生,請你譴將出寨西,西門的攻防就有勞四明的弟兄了!”
“何言勞煩,軍中但有末將袁鏞,並無教書的袁先生,胡將軍直接下令便可!”袁鏞自以部下身份接令退下,胡隸點頭致意,接著下令
“何紹基、劉雲復,令你二人帶二隊刀盾兵前出寨南,抵南面之敵!”
“得令!”何、劉出列,齊聲應命。
“李安歸、刀敵蒙,你二人亦帶二隊刀盾兵前出寨北,抵北面之敵!”
“得令!”
“褚世堯、陳安道,你二人領二隊槍矛兵,列陣寨南刀盾之後!”
“得令!”
“呂晟、趙劉軼,領二隊槍矛兵,列陣寨北刀盾之後!”
“李奇、陳阿年,率本部弓手陣後掩『射』敵軍!”
“姚七、姚八,各引騎兵一百,尋機突擊!”
“得令!得令!得令……”
將領們依序接受軍令,各自下去整兵。
胡隸選擇三面出擊,看著目標不明,實則還是有側重的。西面的袁鏞所部人數雖眾,但戰力稍弱,主要用以自守。胡隸的本軍分出南北兩面,其中南面彙集了何紹基、褚世堯、李奇等精兵強將,當是重點攻擊方向。不過實際的戰法還要看對手的情況,元軍近萬人馬,各部之間未必均衡,三面重圍必然會有薄弱之處。胡隸準備用中規中矩的步『射』陣列進攻元軍,看起來進取不足、防守有餘,不易大勝,也不會大敗,他的目的就是以保守的陣勢先掂量出敵人的虛實,再可避實擊虛取得戰果,準備最後出奇制勝的力量乃是姚七、姚八率領的二百騎兵。元軍有騎兵三四千,相比之下區區二百騎實在是太少了,只可惜胡隸軍中雖有二三千匹馬,騎兵少得可憐,全軍千挑萬選也只能挑出這二百騎而已,餘下的馬就只能用來馱物了。好鋼需要用在刀刃上,因為好鋼實在太少了,這點金貴的騎兵最終能不能用上,還是要看步軍的表現的。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