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故宋帆影 > 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

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華夏一家

張鏑在澎湖建制後,便準備繼續北上,自己身邊人中,葉承習慣於緊隨張鏑,並不到兄長葉繼的貿易分社做事,張鏑也樂意留他做跟班。其它大部分人馬和船隻都留下,作為穩固基礎的力量,另外就只帶二艘船及安南救下的一百餘老兵,。

對這些老兵,張鏑曾經答應過放他們歸鄉,雖然本就言不由衷,是收買人心之舉,但做人不能沒有信用,承諾過的事不能當作沒發生過,接近中土後張鏑就向各位老兵提出,願回原籍的可以回去。但是沒有一個人願走,感恩自然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沒法回去了。原因就寫在臉上,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刺了字,被安南俘虜時,個個都被刺上“北虜降軍某某號”的字樣。而很多人是兩次被俘,先作過宋軍被蒙古俘獲,後被蒙古驅使攻安南又被安南俘獲,這些人則還刺了原大宋軍隊的番號、兵籍。

所以,帶著這麼一臉的字回家鄉,哪怕不被當成逃兵抓走,自己也很難抬起頭來生活下去,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張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總比蒙受著屈辱又提醒吊膽的回鄉躲藏來的安心。而且張鏑也或明或暗的表示過,將來要和蒙元抗爭,這更激起了他們殺敵雪恥的心。

一百多人於六月初抵達岱山島。時隔半年多,師徒相見自然有很多話要講,尤其張鏑下南洋的經歷稱得上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聽說新建的中興社蓬勃發展,更聽說南洋回來竟帶回一千多人,胡隸真是又驚又喜,感慨良多。

這半年來,胡隸倒沒有那麼多精彩的經歷,只是一門心思練兵,他御下嚴格,戰士們經基本訓練後就被他每日安排對抗練習。半年前張鏑下南洋帶走了部分人馬,留在岱山島的還有五十名老兵和四百名新兵。這些人被胡隸分成四隊,隔三差五進行對抗練習,還要以對抗成績進行先後排名,排名最先的有獎勵,最後的則懲罰,獎勵最主要體現在食物上,表現最好的有加餐,有菜有肉,最差的只能吃糙米飯、鹹菜湯。懲罰則主要以體罰為主,或加練體能,或承擔全營雜務。

對於三次以上排名墊底的隊伍先增加五名兵額,若加人後仍舊失敗,就更換隊長。經過半來年激烈的角逐淘汰,現在四個百人隊實力相當,很少有能連續三次以上奪冠的。同時也湧現出四個出『色』的帶兵隊長,被稱為胡隸門下的四大金剛。這四人名為褚世堯、陳安道、呂晟、趙劉軼,皆是年輕銳氣之人,被引來與張鏑相見,四人各執軍禮,都是中規中矩、嚴肅穩重。

張鏑也向師父介紹從人,因劉石堅、張魯振等人都被留在了流求,現在帶來的這些人除了葉承以外都是生面孔。為首的何紹基、李奇、劉雲復、李安歸、刀敵蒙都來拜見胡隸,聽聞他們都是多年的老兵,胡隸便有心在這些人面前炫耀實力,令“四大金剛”各自拉出隊伍,在小校場上『操』練一番,刀槍揮舞、喊殺震天,端的是精兵氣象。

胡隸有些得意得問何紹基等人:“我手下兒郎如何?”

何紹基昂著頭,冷冷答道:“看著個個勇武,但未經血火,難稱強兵!”

胡隸感覺被駁了面子,心中不忿,對身旁護衛耳語兩句,護衛下去後,不一會褚世堯就雄赳赳走過來,直接到何紹基面前單刀直入道:“聽聞何兄麾下皆是百戰老兵,從北至南少有敗績,世堯不才,還請指教!”話中帶刺,所謂少有敗績正是暗諷何紹基等人打過敗仗做過俘虜。

一般來說有才之人往往有點傲氣,何紹基從川北打到川南,又打大理再到安南,從屍山血海裡活到現在實屬不易,他被蒙軍驅使時本就是百夫長,也證明了他有幾分能力。但他最恥辱的事情就是先被蒙軍俘虜,後被安南俘虜的兩次經歷,最忌諱有人提起。褚世堯雖未明言,但也已經戳中了他的痛處,自尊心讓他必須要爭個面子。於是出言答道:“指教不敢當,便帶兄弟們比劃比劃!”

胡隸正想給人來個下馬威,當即命令騰空場地,取來演練用的服裝兵器,讓雙方準備好比試比試。張鏑也有心看看自己救下的這些老兵是否值得重用,所以並不阻止,樂見其成。

為顯公平,胡隸提出要比三場,『射』術、勇武、陣戰,他平日對士兵的訓練科目便是以這三條為主。

何紹基等人沒有意見,毫不在意的樣子,老兵對新兵似乎總是有這樣天然的心理優勢。

先比『射』術,大宋軍中首重弓弩,一般禁軍中約兩成人練弓,四成以上練弩。這主要因為宋軍少馬,而北方不論遼、夏、金或者蒙古都以騎兵見長。作戰之時宋兵往往以步卒列陣保護外圍,內用強弓硬弩遠『射』敵軍。

校場上箭靶已經立好,胡隸軍中一名叫陳阿年計程車兵率先出列,其所持的是一石力的強弓,百步之外連『射』十箭,十發皆中,且八中紅心。宋時試『射』,百步外以一石弓六發而三中為一等,二中為二等,一中為三等,若以此為標準,陳阿年的『射』術已在上等之上。為此,胡隸手下士兵都發出歡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何紹基以下老兵,以李奇『射』藝最佳,他也不言語,取過陳阿年剛『射』過的那張弓來,試了試力道,輕巧的拉滿又放回,似乎手上的只是軟綿綿的麵筋,而不是百餘斤勁力的強弓。不過他也沒要求更換強弓,撇撇嘴,便取箭直『射』,他『射』速極快,而且左右開弓,倏忽間飛出九支箭矢,全都穩穩的釘入正中紅心。

到此之時,高下已分,在場之人都已看出李奇『射』術遠在陳阿年之上,場邊一大幫的老兄弟們都已開始高聲喝彩,昌國兵們則面有不甘的竊竊私語。但看李奇卻忽然停了下來,似乎不願意就這麼將最後一箭輕輕巧巧的『射』完了。

停了半晌,李奇忽然一箭對空迅疾的『射』出,只見校場外飛入一隻小麻雀,剛略過校場上方,即刻被鋒利的箭矢『射』得稀爛,遠遠的落在草地上。不一會,就有人將帶血的羽箭和肢體破裂的麻雀屍體撿回來。

胡隸由衷大讚:“好『射』術!”

李奇丟下弓箭,拍拍手,對胡隸微微拱了一下手,仍回佇列中去。

第一回合,可以判定老兵獲勝,主要原因可能是弓箭手訓練不易,而昌國兵即便訓練勤快,也只有半年的時間,還沒法練出真正的熟練弓手。李奇等人則是十餘年前便作為宋軍中的弓兵,後又征戰數年,雖然在安南受俘虜十多年,但看家本事可算還沒落下。

接下來比個人勇武,何紹基親自上陣,對戰褚世堯。

何紹基從兵器架上取過一把厚背長刀,拿在手上惦了掂,又從一旁拿過一副蒙著牛皮的沉重木盾,走入場中。背東面西、持刀擁盾,穩穩的站立著。

褚世堯慣用一杆三十斤重的精鐵長槍,輕巧的拎起,起手舞了一個槍花,槍纓翻飛,如一朵紅傘。而後右手重重一頓,槍桿在地上頓出一個深坑,左手前伸,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何紹基側盾,將長刀放低,往地上輕輕一指,算作答禮。

二人相距四五十步,齊齊小跑前出,而後速度越來越快,終於『逼』到近前。

褚世堯以一個太公釣魚之勢,長槍往面門直刺而出,如蛟龍出淵,凌厲異常,大開大合之際,也將空門『露』出。

何紹基重盾一揮,撥開槍尖,瞅準空隙、提刀就砍,刀勢又快又狠,如驚龍泛狂濤。

褚世堯卻原只是虛晃一槍,身體向右後靈巧翻轉,後手高舉、槍頭已急落向下,直刺下盤,勢大力沉,如鐵牛犁地。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