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鏑並不知道自新寨發生的變故,他此時已取道澎湖抵達了泉州港。流求獲得的土貨打算就近賣掉,同時泉州的位置重要,也應設個站點,派得力人員駐守經營。可是手下商業人才實在缺乏,若將葉繼留下,後面的海貿就難做了。好在黎升主動解難,稱在泉州有幾個相熟的朋友,或可幫助一二。張鏑大喜,上岸後就透過黎升的關係招來幾個掌櫃、夥計,都是慣會做生意的,又找了一處待售的沿街小院,前有鋪面,後可住人,很快搭起了一個貿易站的架子。這個站點的作用主要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為了買貨,因為獸皮、鹿肉等都是找客商大宗收購為主,這裡只是短暫儲存。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根據流求島上的需求採購各種物品,包括銅鐵器、生活用品,也包括各種手工藝品小玩意,只要島上沒有,番民可能願意交換都可以試著採購一些,定期以船運往流求販售。
用貧致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張鏑販一張鹿皮可得錢四五貫,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一月的收入,本次賣出的上千張獸皮及各類流求土貨盈利足有五千餘貫,差不多是一百名禁軍士卒的年餉,或者一百戶平民家庭的一年收入。
南宋鼓勵商貿,貿易多的甚至授以官職,如船載『乳』香到泉州販賣價值達三十萬貫的大食蒲羅辛,販值收息九十八萬貫的福建綱首蔡景方都被朝廷授予“承信郎”。如此一來,沿海之民更趨之若鶩,不顧蹈海身死的風險參與海貿,因為風險之外是百倍之利,實在令人感慨。
本次這些流求貨的利潤,半被用來作為泉州貿易站的啟動資金,張鏑打算留下一半士卒,即十名老卒、五十新卒,護送船隻,保護這條新開的商路。同時,五艘船隻中,也準備留下兩艘烏艚船,供三地往來使用。
留下計程車卒中,帶兵首領是胡隸的老兄弟,大名叫劉石堅,人稱大石頭。這人老成穩重,張鏑與他相處幾月,覺得可任大事。於是單獨找他交談,決定將流求、澎湖、泉州整條線上的貿易和開拓事業交給他來做。
劉石堅一開始有些為難,表示識字不多,打仗還好說,經商不太擅長。張鏑作了解釋,盡力打消其疑慮。一方面泉州的站點已經招好了現成人手,澎湖則會派一名賬房掌管清點盤貨,另一方面還會選兩名識字的做他的助手,他只需掌管全域性,做好監督,不需事必躬親。劉石堅聽後思索一番,鄭重的點頭答應,張鏑也放下心來,可以無後顧之憂了。
已是十二月下旬,年關漸進,張鏑出海一月有餘了,於是決定在泉州多住幾日,乾脆過了年再走,也可把各項事務安排的更妥帖。其中一件就是打造更多的兵器,張鏑出海時長短兵器只有百餘件,弓弩更是隻有十幾副。在流求時還有部分刀劍被換給了土人,如此一來武備更加單薄,若不加補充,風險很大。
於是在泉州停留期間,張鏑的人遍佈各大鐵匠鋪,花費高價,加班加點打治兵器。
時近年底,年味漸濃,已有小孩子玩起了爆竹。宋代過年已經很流行放爆竹,王安石的《元日》就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火『藥』的普遍使用,爆竹的花樣越來越繁多,一響、二響、多響的都有,乃至能蹦上天的二踢腳也已經有了。
陣陣爆竹聲,似乎提醒張鏑有些事刻不容緩要去做了,那便是製造火器。
這個時代的火器種類已經十分豐富,北宋已有火球、火箭、火蒺藜等初級火器,南宋紹興年間,宋人發明了“火槍”,不過這種火槍並不發『射』彈丸,而是將裝滿火『藥』的竹筒綁在長槍槍桿上,點然後灼燒敵人,更像是噴火筒。在這種“火槍”的基礎上,壽春府於開慶元年1259)造出了“突火槍”,仍將火『藥』填在竹筒中,但不再僅僅用火焰傷敵,而是以『藥』力推動彈丸『射』擊,是為最早的管形『射』擊武器,據稱『射』程最遠可達一百五十步。
“突火槍”的發明據張鏑所處的時間不過十幾年,還遠未普及,金屬管型火器則未知是否已經發明。史載元軍此時已經有了“大炮”,但這種炮乃是是一種大型投石機,又稱回回炮。是忽必烈請波斯人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設計的,炮彈重可達一百五十斤,發『射』時,震天動地,所到之處,皆為齏粉,威力相當驚人,在蒙古攻克襄陽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鏑內心深處對火器情有獨鍾,他心中早就有設想,用銅、鐵鑄造管形『射』擊武器,或者就叫做火銃、火炮,但是這類武器製造不易,不是空想能夠達成的。哪怕經濟允許,很多技術上的難關也不是短期能夠攻克的,此時急於求成說不定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耽誤了其它要事,不如等實力壯大後再去開發。
退而求其次,張鏑只能仿造“突火槍”的形式,用竹筒為外殼,填充火『藥』,以石子、碎鐵、瓷片等做彈丸。這種武器不能指望他有多麼遠的『射』程或者多麼好的精度,不過近距離造成傷害還是可以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先找爆竹匠人試做了幾個,就如大號的煙花,工藝則比煙花還簡易些,於是派人找遍了城中爆竹鋪子,買了數百斤火『藥』,讓自己人裝填。效果差強人意,以豬肉做實驗,五步內能打出幾個大洞,十步則深入存許,最遠二十三十步也能打破皮肉。
張鏑將這種武器取名“火竹筒”,也還淺顯易懂,比傳說中的“突火槍”威力小太多,究其原因,或許一方面是火『藥』太雜,質量太劣,『藥』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裝填比較粗糙,有松有緊,參差不齊。最後則是子『藥』不規範,大小各異,容易漏氣。除了威力不夠,它還有兩個缺點,一是『操』作有危險,可能炸裂,用時必須固定在長杆上,點燃後要遠遠持著長杆末端『射』擊。二是火竹筒乃是一次『性』的,用完即廢。
不過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便宜,只要一點土火『藥』的價錢。二是製作簡便,不需要專門工匠,甚至臨時裝填也沒問題。三是威力也還過得去,能造成殺傷,尤其煙霧爆響的聲勢十分駭人。如拿來守城,效果肯定不錯。於是一連製作了三百多個,打算船上攜帶一百個,剩下二百多送去自新寨守寨用,多餘的火『藥』一併送去,用完了還可以就地製作。
在泉州,打造兵械的同時,張鏑也加緊招募人手,因為流求、澎湖、泉州都留人駐守,原來的三百餘人去了大半,雖船隻也留了兩艘,但九十餘人三隻船人手還是緊張的。
招人的事交由黎升與葉繼辦理,專要那些樸實無華的,看起來滑頭的,有痞氣的都不要。泉州的商業氛圍比慶元有過之無不及,張鏑放出的待遇又高,給錢爽利,來投奔的絡繹不絕,經挑選,留下了五十五人,與他們一一約定,年後出海。
過年了。鹹淳十年的最後一天。
泉州城內某處四合院內熱鬧非凡,裡裡外外擺了二十幾桌,五六個大廚鍋鏟翻飛,一道道熱騰騰的菜餚依次傳下,這是張鏑在泉州貿易站辦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