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要不是有李豐、何曾兩人解釋,光憑藉著第一眼的感覺曹芳絕對不會認為面前的小市場是專門用來販賣人口的地方。
遠遠望過去道路上人來人往同南市之中其他絕大多數街道沒有什麼兩樣,反而比之其它記得還多顯了幾分熱鬧的意思。
作為絕大多數人來到此地第一眼見到的建築物,坊門同樣也是存在於入口的最前方。
獨獨光看這個坊門就能知曉此地的生意到底是有多麼的興盛與繁榮了。
屬於洛陽人市坊門上雕刻著曹芳並不知曉繁雜的人物、動物圖案,上沿飛拱似有入雲之狀。
曹芳將面前的這座坊門同自己心中見過的洛陽南市對比了一下,發現這座人市坊門居然還要好上不少。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坊門之上並沒有懸掛匾額,本來是留個掛匾額的地方空蕩蕩一片也並無太多修飾。
像這種特殊情況曹芳心中雖有了一下大致的猜測,或許是因為販賣人口的名聲不太好聽所以才不掛招牌?
但總感覺沒有那麼簡單的曹芳還是忍不住向著對面坐著的馬鈞、何曾、李豐三人問了出來。
蓋因為曹芳很快就發現了坊門旁還立有一石碑,說是此坊門乃是市中商賈集資修建而成,出資的商賈名字啥的全都被光明正大的刻在了石碑之上。
不出所料的,石碑之上王成的名字可是名列前茅,至於王成前面那幾個有些陌生的名字曹芳倒是記在了腦海之中。
要是此地的商賈們若是真的在意名聲這個東西的話,面前這座高調的坊門與石碑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了。
這樣倒好,幫曹芳省下來了不少的功夫,事情順利的話日後只要對著這石碑抓人就行了。
沒有了來自大漢封建主義的殘酷鐮刀的無情收割,也還沒有好好享受過大魏光復鐵拳的打擊。
有的只是同行之間的競爭,這些個背靠大樹的商賈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前輩們的用鮮血所書寫出來的無數悲慘教訓了。
“陛下有所不知,先前坊門上其實是有掛過匾額的!”不出曹芳所料,接下來何曾的話語很快就印證了他本人的想法。
透過何曾接下來的敘述,曹芳也就知道為啥坊門之上不掛匾額的具體緣由了。
因為當初一些充滿太學生們與洛陽城計程車子們三天兩頭的就跑這裡來這裡聚眾鬧事。
年輕人嘛,總是見不得世間的黑暗的,尤其是尚未步入俗事計程車子與太學生們,不管日後這些人會變成什麼模樣,但絕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心中總會存在良知這個東西的。
還時不時就叫上自己的老師、同學、好友啥的,擱這裡來當初批判這些商賈是有多麼的該死。
其中尤其是以公羊春秋那一票今文儒生喊的最為兇狠,沒辦法,誰叫當初太學還是今文儒家的地盤,距離也不遠交通又便利。
甚至這些個儒生們都準備聯手上書給當時的文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到底這件事情是怎麼個沒有然後法,何曾也沒說,曹芳也沒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