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在這種緊要關頭被郭淮所囑託,擔任持帥旗這個特殊職務的肯定不是什麼善茬。
扛著象徵著郭淮本人的將旗,身披一件明光鎧兩肩處被特意打磨光滑,還上了層蠟的大圓鐵盤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了刺眼的亮光。
將旗的前方便是如槍頭一般尖銳無比的鐵質刺頭,只要掌旗之人願意這將旗立即就能變成一隻隨時可以奪人性命的兇厲武器。
身材魁梧執掌帥旗的旗手坐立在馬鞍之上大聲應諾,親眼見著郭淮的身影被魯芝等人裹挾著徹底消失在河曲的彎道處。
用右手夾起這根如同騎槍的將旗,被委以重任的旗手這才領著百餘名同袍調轉馬頭迎向了身後的蜀賊追兵。
左手邊是高聳連綿的群山,右手邊是奔流不惜的洮河,兩者中間的小道上馬蹄踐踏聲傳遍了整個河谷之中。
大魏的騎兵憑藉著坐下的高橋馬鞍,有了高橋馬鞍這個讓騎兵戰鬥力更上一層樓都不止的黑科技馬具。
兩軍交戰之前,大魏這邊的騎手甚至能夠開弓放出一輪箭矢而不至於喪失平衡從馬背上翻滾下去。
雙方士卒手中的鋼刀早已舉起,坐下馬匹如同感受到即將到來的激鬥般開始不住的嘶吼了起來。
騎兵作戰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於行走在陸地上的步卒們的戰鬥方式,掌控戰馬的熟練度與同袍之間緊密的配合也只能算是眾多因素之一。
同樣都是專門作戰所用的戰馬,而大魏這方的戰馬則至少高了對面蜀賊的坐騎四分之一個頭。
可別小看了這點差距,有了這段差距大魏士卒們手中的騎刀完全可以從上至下斜切向對面的蜀軍。
而更多的東西只能透過一次次的戰爭體悟與磨練出來,此刻大魏這邊的北地健兒擁有的優勢被髮揮的淋漓盡致。
箭矢在兩方都是高速行駛的騎兵面前並沒有多大的作用,一波箭矢下去對面蜀賊也就倒下了十幾個人。
隨著馬蹄飛濺,決定勝負的還要看兩方最終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衝在隊伍最前方的那名被郭淮寄以厚望的旗手並沒有辜負那位雍州刺史的期望。
夾在臂膀之間的一杆將旗藉著馬匹帶來的巨大沖擊力,最前方尖銳的鐵質刺頭狠狠斜插進了對面那個倒黴蛋身下坐騎之中。
隨著這名旗手發力,已經成為騎槍的將旗硬生生的從對面馬頭之中貫穿而出,直接將躲在後面的蜀漢士卒給挑飛了下來。
接下來殘酷無比的現實已經證明直面大魏的鐵騎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尤其是當姜維自身也帶著屬於他的將旗之時,明晃晃的靶子就這樣晃悠在對面大魏騎兵們的眼前。
挑飛一人,持旗的壯漢立即就拔出了插在馬頭上的旌旗,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直接向著最中間被團團護衛住的姜維衝去了。
馬匹與人類的鮮血和成了一團最終都沁入了地下的泥土,讓本來黑黃相間的泥土添上了妖豔的鮮紅色。
剛剛冒出來的鮮血散發出的熱氣更是為這片土地添上了朦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