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破天荒的頭一次,這次朝貢也算是大魏朝堂在測試有多少人站在自己這邊,又有多少人是公孫家的死忠。
至於結果已經非常明顯了,臣服公孫家也是臣服,臣服大魏亦是臣服,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沒啥兩樣。
滿意的點了點頭,曹芳簡單的在頭腦中回憶了一下此刻朝鮮半島的局勢。
隨即便轉頭看向了前方那兩名穿著大魏官員所著禮服,腰中繫著二千石官員才能擁有的青色綬帶與銀印的兩人。
在這馬韓人使者旁的那名叫難升米、都市牛利穿著大魏官員所著禮服的兩人,也就是那邪馬臺國卑彌呼人派遣來的使者了。
這也是曹芳運氣還算好,這兩邪馬臺國派遣的使者其實早幾個月前就來了,這若是再晚幾個月曹芳那就要等到下次了。
值得一說的是現任大魏率善中郎將的難升米還會說一下不怎麼流利的扶桑風味的中原官話、
那名叫都市牛利就不會了,也就只能靠著難升米充當翻譯了。
遠在扶桑的難升米會說中原官話其實也不奇怪,當年為了躲避幾場戰亂從中原跑路的人可不在少數。
再加上透過種種手段請過去的擁有先進科技的中原遺民們,難升米會說官話這個事情也不是很奇怪的了。
作為半島上最強大的高句麗使者,還有那兩名不遠萬里遠道而來的邪馬臺國使者,其所受到的禮儀規格也是同匈奴人對等的。
而對於像辰韓、弁韓使者這種中原遺民,當然是有些特殊禮遇的,在誇讚完前方的高句麗使者和難升米兩人後。
坐在上首的曹芳也是向著這幾人點了點頭,不過也就只限於點頭了。
不管,這辰韓與弁韓使者看起來是與華夏多相似,但其身上的文身已經證明了一切。
所謂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這條法則在曹芳看來不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行的通的。
同這群人交談完接受了一些雜七雜八的貢品後,看著那三韓、高句麗、邪馬臺國使者恭敬離去的背影。
接受完這群來自朝鮮半島藩國們的朝拜後,望著門口處那已經聚集起來的曹氏諸侯與宗親們,曹芳眼底不由閃過一絲渴望。
曹氏宗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曹老闆一人就生了二十五個兒子,而文帝曹丕也有十個兒子,雖其中多有早夭。
但加上算半個宗室的夏侯氏,再加上各種遠親加上養子什麼的,這一下可就太龐大了。
龐大到加上手持著禮物的各諸侯國使者,曹芳甚至都不能一眼把面前自己家的這些親戚們打量完。
而這些一直被死死拿捏住的曹家宗室們,在這其中未必就不能出幾個人才啊!
要是這些人才白白浪費了豈不是太可惜了?
喜歡曹魏天子請大家收藏:()曹魏天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