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項“規避”原則,不僅僅是p賽區,隔壁的ck賽區也執行著類似的方案。
王子修大概能理解這項規則的用意。
歸根結底,o電競專案與傳統體育相結合,其實說穿了還是在互相利用對方的影響力,這項賽事更多意義上擁有的還是冠以國家隊名義的“推廣”類比賽。
如果最終所有選手都來自於同一個俱樂部的話,並不利於擴散其賽事熱度,而且由於夏季賽、季後賽與亞運會時間重合的緣故,某支俱樂部的主力都被抽走,會導致出現沒法參與季後賽的問題。
五個位置,合起來一共15名選手,相當於整整15支p的俱樂部共同組成的聯合體;
只要是關注p賽事的觀眾,都一定會被亞運會的o電競比賽吸引。
電競專案需要傳統體育賽事來提升本身的“知名度”和“權威性”;
傳統體育則眼饞電競專案的海量觀賽群體,以及其中蘊藏著的龐大市場。
時代在進步,曾經的田徑類賽事的關注度正在降低,新一代年輕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新的比賽上。
兩者合作,是必然之舉。
……
再之後,15名選手會在亞運會正式開賽前,進行第二輪的篩選和訓練。
這個階段,就會有教練組的介入。
同樣是投票的方式,整個p範圍內得票數最高的三名教練,將分別負責其中的5名選手,組成臨時隊伍。
三隊同時進行訓練,並定期舉行訓練賽。
最後會按照綜合評定結果,將15選手等級劃分為甲乙丙三級。
5名甲級成員,將組合作為首發隊伍出戰;
另外的10名乙級和丙級的選手們,則在後續的時間裡,作為替補和陪練隊伍,幫助甲隊練習。
……
至於主教練的人選,那就要簡單的多了。
海選投票出的三名教練,在第二輪篩選期間,將會透過依次選人的方式,挑選自己隊伍裡各個位置的隊員,每個位置限選一人。
選擇過程為雙向,這就是說,教練選定選手,同時選手也要認可教練,雙方才算確定臨時關係。
否則的話,必須挑選同位置的其他隊員。
最終執教效果的最好,訓練賽中率領隊伍勝利場數最多的教練,便會獲得主教練資格。
這第二輪的篩選,不僅是在評測選手的實力,同樣也在考驗教練的水平。
畢竟,選手都是自己挑的,訓練都是自己準備的,能不能出成果,全看個人的本事。
挑選出最合適的選手,施加合適的訓練方法,以及比賽時的臨場bp決策,這些幾乎全部是在考驗教練的實力。
……
這套方案最終篩選出的隊伍,未必會是p最強的戰鬥力;
<g或者kog這樣的隊伍,有很多同樣很強的選手都沒法參賽。<g現在首發的五人組都領去的話,估計能直接組隊獲得甲隊資格。<g戰隊這頭的季後賽就沒法打了,那也會同時失去世界賽資格。
出於年底s賽的考慮,每支俱樂部最多隻出一名選手的決策,倒是相對合理。
而且經過亞運會前專門的訓練後,最終篩選出的隊伍也會是從15名成員的大名單裡篩選出來的最佳戰力。
……
喜歡電競金手指請大家收藏:()電競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