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不是忍氣吞聲的人,先皇在時他或許還收斂些,近二年有哪個敢給攝政王氣受?
如果因在殿前不方便對太后出手,甩個臉色憤然離開還是能做得出的。
然而攝政王卻是應了,且話語極為順從!
若非在場皆久經官場的老臣,怕是都繃不住表情,要把眼珠子瞪出來了。
攝政王與恭王交好,對其獨子周褚格外照顧,疼愛有加,這點是大周官員皆知的事情。
為何恭王妃在眾多女眷席宴中占上座,身份僅是一部分因素,眾人更多是看在攝政王的臉面上。
如果蘇若沒有看那本冊子,她也以為攝政王很看重恭王世子,實際上呢,大反派壓根沒有那份關照的心。
眾人皆認為是恭王將兒子託付給了攝政王,其實恭王只是求攝政王在自己兒子有性命之憂時,若能伸手相救便救其一命。
恭王瞭解攝政王冷清的性子,他就沒想過讓對方照顧自己的兒子,他也知道淳于璟不會答應,但救一命這點應當可以。
所以他提了,淳于璟也允了。
至於其餘所謂的寵愛,不過是淳于璟懶得解釋,他行事有自己的目的,只是有時恰好和恭王世子有了關聯,讓旁人生了誤會,以為他所做之言行是為了恭王世子。
淳于璟不是會找旁人特意解釋的性格,再加上恭王妃慣會打蛇上棍,連她自己都以為是恭王拜託攝政王照看他們孤兒寡母。
她狀似無意實則故意對外隱晦地表露這番態度,讓眾人誤會越發深,這些淳于璟都看在眼中,他沒有去管。
甚至淳于璟有些看熱鬧的心態,想著眾人在各方面萬分敬重恭王妃母子之後,猛然發覺被騙了,臉色一定很有趣
這也是在後期,恭王世子犯了大錯,所有人都認為攝政王會保時,他卻無動於衷的原因。
答應恭王救人一命之事他已經做到了,這回他有理由不去管。
然後旁人才發現,攝政王對恭王世子根本沒那麼看重!
恭王世子藉著攝政王的勢力有多囂張,後面便被欺負得有多慘,特別是在已黑化小皇帝的報復下,人徹底頹了,恭王妃亦是跟著受苦。
冊子裡關於恭王世子人生的起起落落只有寥寥幾筆,詳細內情都是蘇若自己猜測出來的。
攝政王的反應也證明了她的猜測不假。
大反派沒有心!
蘇若敢對恭王妃母子發難是經過仔細研究的,不然她哪裡會如此冒失來惹淳于璟。
冊子裡一兩筆帶過的事情藏著很多資訊,大反派這人絕對比她想象的還要複雜!
如恭王世子這事,若沒有冊子作為前提,她也會和旁人一樣,對恭王妃母子二人頗為忌憚。
實際上,這兩個人看似強大的靠山就是紙糊的,一捅就破了。
“攝政王深明大義,本宮甚感欣慰,今日叫兵部尚書以及戶部侍郎前來,便是為了接下來這件事了。”
蘇若說話時發出憂愁地嘆息聲,一副有些苦惱的樣子。
“說來話長,皇兒他自小便和恭王世子攀比著長大,今日出了這事本宮方知原來他心裡一直藏著事……”
蘇若說倆人在打鬥時,恭王世子曾嘲笑小皇帝說他沒有可用的人,說他自己都有五千府兵聽從調配,所以皇上只會在鬥蛐蛐上使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