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平日看起來笑意盈盈很和氣似的,但他殺人的時候也是笑眯眯的!
太后這話不是在玩火,她是在玩命,眾臣不禁戚然。
退一萬步說,若現在小皇帝暴斃,攝政王完全可以重新從皇室旁支再選一人登基,對他掌握的權勢不會有任何影響。
雖然後續會有些麻煩事,但憑攝政王的能力想必也能很好解決。
只不過那時大周基本就徹底是“改朝換代”了。
現在一些大臣願意支援小皇帝,因為他是正統,若以後攝政王扶持旁人登基,那時大臣們就不會抱有期望,只會明哲保身。
朝廷之上則徹底成了淳于璟的一言堂。
這也是蘇若一定要保護小皇帝的原因,小皇帝沒了,他之後的周家旁支任何一個人登基,都不算名正言順。
周家一脈如今唯有周煜一人,其餘皇親國戚所謂的周姓,要麼是因功賜皇姓,要麼是一表三千里的旁支,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可以說是和大周的皇族血脈沒什麼太大關係。
如恭王之子周褚,他便是祖上有功被賞的姓氏。
小皇帝沒了,就代表大周沒了。
話題扯遠了,再說回眼前的情況。
如今攝政王勢大,對皇上亦是如此,他要處理一個名義上的太后更加容易,悄無聲息地滅口,過後隨便找個理由安上,甚至不會引起任何風浪。
太后娘娘沒有認清自身的處境?
幾位大臣心思各異,但有一個疑惑是相同,太后娘娘到底是聰明還是傻?
殿內氣氛有些凝固,蘇若說完這話停頓片刻,給淳于璟留了“發火”的時間,見大反派沒有要說話的意思,她便繼續往下講。
“在攬月閣,世子與皇上鬥蛐蛐輸了,惱羞成怒的世子怒斥皇上出陰招,抬手將皇上的蛐蛐砸死了,倆人因此廝打起來,本宮聞訊趕來時,幾名侍衛在旁幹看著,恭王世子騎在皇帝身上,問著服不服……”
“如恭王妃所言,兄弟這般打鬧無壞心,但你可記得在兄弟之前,皇上他是君,是天子,是帝王!世子十歲了,難道這個道理還不懂嗎?”
恭王妃低頭抽泣著,看似惶恐萬分其實內心安定,她認為攝政王來了局面已經穩了,太后再義憤填膺也沒有用。
這麼一會兒恭王妃冷靜了下來,不再急哄哄地說著什麼,可憐的孤兒寡母總會有旁人幫忙出頭的,不是嗎?
恭王妃內心算盤打得噼裡啪啦響。
太后說的這些,攝政王不開口其餘大臣誰也不敢接,這事兒到底如何結尾,還是得看攝政王的態度。
“皇上怒急攻心被氣暈,剛剛好不容易醒來又吐血了,太醫說是肝鬱氣凝,是心病!”
蘇若說這些壓根不看攝政王的臉色,自顧自地說著,反倒是一旁的幾位大臣為她提心吊膽。
太后這架勢分明是要追究到底!太后昏頭了呀!
“今日這事兒絕對不能輕飄飄地掀過去,恭王世子念其是恭王遺留的唯一血脈,故此饒他一命,但必須要受罰,便去殺虎口入軍歷練三年,好好成長再回盛京罷。”
太后甚至沒有詢問眾大臣的意見,直接拍板定論地說。
殺虎口是大周的邊關要塞,位於西南邊境與雲國交界,那裡地勢險峻是個苦寒之地,還有一個重點,此處是攝政王的勢力。
蘇若看似強硬蠻橫,其實她在踩著淳于璟的底線內行事。
果不其然,淳于璟並未第一時間提出反對。
“太后娘娘開恩啊,殺虎口去不得,那裡的天氣會吃人,世子沒法兒活了,攝政王求求您,您幫褚兒求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