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人又是一陣笑。
連那個抱琵琶的豐滿小娘子都捂嘴偷樂。
讓人家武選探花來對對子,這俞二爺還真是欺負人。
崔三笑著睨俞二一眼,“別鬧,你敢去和四爺比箭嗎?”
俞二沒見過元四在文府夜宴上矇眼十一箭十中的豪舉,崔三是親眼見過的,對於有真本事的人,他還是有幾分拜服。
俞二咧嘴一笑,“當然不敢,可若是我去了四爺的宴,四爺讓我拿箭,我也定是要拿的。怎麼樣?四爺?”
俞二挑釁地看向元崢,“只不過玩耍而已,我保證不難,四爺好不容易和咱們一處玩,怎麼也得給崔三爺個面子吧?”
元崢只嫌他磨磨唧唧浪費自己的時間,他還想在天黑前結束這樁事兒呢,冷冷道:“俞二爺想對什麼對子,說吧。”
俞二在想這個點子時就已經定好了心思,眼珠子一轉,指著草堂牆上一副畫,“便以此出上聯好了。”
元崢掃眼看去,那是一副前朝李訓的《武夷月夜獨酌圖》,畫者以純黑墨的豐沛筆觸勾勒出武夷山秋初時節的淺夜,山色濃淡各異,想來白日裡可見半山楓葉半山綠,山澗隱有霧氣升騰,山頂白玉臺中一人對月獨酌。
意境極美,有幾分蒼茫悲涼之意,卻不知俞二要做什麼文章。
大夥兒也都順著視線看那副畫去。
只聽俞二抑揚頓挫道:“武夷山頂霞染半坡紅葉,人寥寥,夏闌珊,孤客乘風邀月飲。”
這上聯確實不難,沒有頂針,沒有前後關聯的字詞,就是尋常普通的對景生意,看起來俞二確實沒有要給元崢出難題。
元崢卻嘴角一側輕輕勾起,掛出一絲冷笑。
在座的人有的聽懂了,低頭暗笑,有的還在琢磨,有的搖頭,也不知是想說這題目出的太簡單還是太難。
俞二身旁一猴腮少年笑著道:“俞二爺,你這“孤客”二字,和“寥寥”重了。”
俞二會意一笑,點點頭,看向元崢道:“也是,那便去掉“孤客”二字。武夷山頂霞染半坡紅葉,人寥寥,夏闌珊,乘風邀月飲。四爺,請吧?”
元崢早知道這俞二沒揣什麼好心思。
這對子表面看起來確實不難,但卻是個隱蔽的藏頭對,那起頭四字連起來,諧音“武,人,下,乘”,乃是藉機諷他這個武選探花郎上不得檯面!
他身旁那人還生怕他看不懂,著意把“孤客”二字去掉,這意味就更明顯了。
果然,廳中那些原本沒明白的人此時也都明白過來,個個暗笑著抱著看戲的心思,看元崢怎麼接這對子。
元峻也沒想到元崢一來扯出這許多事,但他心頭有鬼,也不好說什麼,只得笑著打圓場道:“俞二你小子,幾杯黃湯灌多了不成?四弟不用管他,我先跟你回家說事便是。”
元崢卻不領他的情,淡淡道:“我的下聯。”
眾人皆靜下來,個個盯著元崢,豎著耳朵聽,心裡卻揣著聽笑話的心思,這對子好對,但要既對上對子,又回應那句“武人下乘”,可真是難辦。
元崢毫不在意這些人的目光,平靜開了口,“文瀛湖畔梨落一池白雪。”
“好!”有人忍不住叫起好來。
武夷山頂對文瀛湖畔,霞染半山紅葉對梨落一池白雪,相當之工整,就這一點,元四這文才在文人裡也不算弱。<o)春心,落雨踏花行。”
滿大廳一片寂靜。
有人登時把這兩句在心裡聯了起來,不由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