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黔安郡離石竹何其近?如今石竹出現了勢力真空,她不迅速填滿,又得有一番打鬥。若信送不出去,或竇向東放棄她便罷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慢慢的總能發展。可既有外力可求助,便無需矯情。至少新添的二百人,能擴地盤,能壯聲勢。
因此管平波半點不鬧別扭,爽快的提要求道:“實不相瞞,別的倒還好,我有法子自己弄出來。只各色手藝人缺的很。譬如鐵匠木工、養魚養兔、磨豆腐撐船,都是急缺,不知阿爺能否替我搜尋?”
張和泰笑道:“老太爺早想著了,道是石竹一窮二白,要什麼沒什麼。早在洞庭沿岸,很是搜羅了一番匠戶,不獨奶奶要,家裡也要哩。此回來的人,打鐵的自不消說,各色燒窯的,乃至編竹片的都有。正要告訴奶奶,先前軍戶匠戶偷著出來幹點子私活,朝廷都不管的。如今北邊剿匪,朝廷攤派軍餉,藉著匠戶不得做私活的名頭,大肆處罰,多少人賠的傾家蕩産。就去年冬天,我們巴州城內就餓死了幾十個匠戶,上百的軍戶。老太爺聽了信,急急的騰出城中屋子救助,剩下的人才得以活命,不然不定死多少。”說著又嘆,“朝廷的官老爺們,當真不知民間疾苦。莫不是他們就從來不想,一家不止一個兒子,長子襲了祖宗家業,次子難道餓死不成?便是當家的,做了東西敬上,該發的錢米也常常拖欠,又不許接私活。次子放的鬆些,就要白白給朝廷做工,還要課重稅,不是活活逼人去死麼?”
豬一般的種性制度,管平波都不知道陳朝到底是怎麼撐了二百多年沒垮的,華夏的老百姓當真太能忍!跟著嘆道:“種田的也好不到哪裡去。我雖殺土匪,但被逼的落草為寇的,真是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
張和泰頓生尷尬,竇家就是洞庭湖上最大的水匪,管平波常居內宅,竇宏朗兄弟又假模假樣的買了身官皮,只怕她還當自己是官家。一時竟不知如何解釋。
管平波早八百輩子就猜著了,不獨猜著竇家是土匪,還猜著竇向東的野心。遂問道:“雁州情形如何?”
“打打停停,”張和泰說著眼光一冷,“雁州便罷了,飛水縣已全權落入洪讓手中。”
管平波沉吟片刻道:“飛水是産鐵的吧?”
“還産煤。”張和泰道,“不知奶奶聽過沒有?此物可燃燒,比柴禾方便,就是有些刺鼻。煉鐵煮鹽都是極好的。”
管平波心中一動,又問:“為何飛水被洪讓奪去?”
張和泰道:“洪讓與當地士紳勾結,飛水。多山,不如雁州平坦好打。鹽礦終究比鐵礦要緊,我們只顧得上一頭。此番來,還想問問奶奶,本地木材能弄出去麼?”
管平波道:“如何不能?順沅水往下便是。”
張和泰道:“我們造船要許多木材,還請奶奶多費心。”
管平波笑道:“上半年只怕難,我且得把土匪收拾幹淨,才好跟百姓談伐木之事。不然我這頭伐木,那頭土匪不停騷擾,伐木變成賣命的買賣,我可養不起。你回去告訴老太爺,就說如無意外,下半年便可有木材入沅水。進了洞庭,我便就不管了。”
張和泰道:“那是自然,總不能讓奶奶送回巴州。”
管平波微微一笑,道:“總之,我盡力而為。”
張和泰也笑:“奶奶所需的物資,我也盡快籌集。”
如此,物資交換的協議爽快達成。後勤從來是重中之重,全靠著竇向東支援,想都不現實。何況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她若過於依賴竇向東,日後獨立,不說道德上的風險,便是實實在在的物資提供都會成問題。有了交換便不同,誰也不欠誰,且能用己方物資理直氣壯的問對方要想要的東西,公平交易、合情合理。固然初期難免佔竇家便宜,但有了議價的空間,日後的發展便不相同了。
管平波輕輕敲了敲桌面,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今年必要拿下石竹全境!而盛産鐵礦的飛水縣,既然竇向東拿不下來,那便是她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