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協議
紫鵑又道:“譚副官一起吧。”
譚元洲點點頭, 三人往主樓而去。今日是個難得的大晴天,早春清晨的陽光清透溫暖, 陸觀頤抱著甘臨在廊下曬太陽, 譚元洲見了, 就著陸觀頤的手戳了下甘臨的臉,笑道:“這可好了, 昨夜沒聽見她哭。”
陸觀頤道:“可不是,原先我還當她愛哭不好帶, 哪知吃飽了老實的緊。”
張和泰湊過頭來看, 笑問:“這就是二小姐?老太太帶了好些小孩子能使的,你們叫雪雁收拾, 她都知道。”
陸觀頤道:“昨日就交給我了。今日事多繁雜, 你們進去吧, 奶奶等著你們呢。”
張和泰與譚元洲便進了屋。主屋三間都鋪了木板,進屋就得脫鞋。張和泰見管平波盤腿坐在個蒲團上,笑道:“給奶奶請安。”
管平波道:“不必多禮,請坐。”
張和泰與譚元洲各撿了個蒲團坐下, 又道:“奶奶怎地崇尚起古風來?”
管平波笑道:“你看見了,鹽井窮困,哪間屋子都沒有石磚。房子直接架在土上,晴天還好, 雨天直從地上冒。水,地上一層層的青苔,走都走不穩。再則屋子不夠, 除卻我們幾個,睡的都是通鋪。與其摞磚頭搭床板,還不如齊齊整整的收拾了,地上不打滑,屋裡也幹淨。你別小看這幹淨整潔,王疇缺了條胳膊,照例撐過來了。你把他往髒兮兮的鋪蓋上放著試試?早見閻王去了。因此我們營裡,被褥衣裳勤洗勤曬,養貓養狗,沒有跳蚤蝨子,更沒有老鼠肆虐。你與新來的相熟,回頭也跟他們說說。”
張和泰應了。
管平波又對譚元洲道:“今日的刀法你且交給韋高義。我有事請你辦。”
“什麼事?”
管平波道:“去年就想擴大營地,只愁沒人手。新來的一百號人,並明日來的另一百人別閑著,我們養不起閑人。你組織一下,從河這邊開始,到河對面的山地平地,挖一道深深的壕溝,形成內外兩層防禦工事。不獨防土匪,要緊的是防野豬。不然我們今春種的莊稼,還不夠野豬禍害的。回頭我畫幾個機械圖,你挑會木工的先做。再有,問問新人裡,有沒有會燒磚的?紅磚窯最易搭建,挖出的土不知如何處理,正好燒磚修圍牆蓋房子。事多繁雜,訓練略停幾日,後勤做好了,才有長遠發展。”
譚元洲皺眉道:“磚好辦,瓦卻難燒。燒的不好對不上,盡漏水。”
管平波道:“瓦不用燒。我知道一種波浪瓦,用石頭磨粉拌上黃土,在模具上刷一層,均勻撒上麻絲,刷結實,再蓋一層石頭黃土粉,壓好晾幹就可以了。又輕巧又結實,不漏水、好修補且防火災,唯一的缺陷是不隔熱,卻也顧不得那麼許多。只沒動手做過,須得先做做實驗,調整引數。”
波浪瓦,就是石棉瓦。有一度風靡大江南北,後因石棉纖維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禁止生産,但在偏遠山區一直使用到2000年左右。而石棉瓦最初被發明創造出來,中間夾著固定的便是麻絲。這般生産出來的瓦片質量自然遠遜於石棉瓦,且此時水泥的質量也十分磕磣,但從效率上來說,則遠遠優於傳統的屋瓦。在管平波看來,屋瓦除了情懷,簡直一無是處。每年都要檢修不說,一旦狂風暴雨,就容易移位,導致外頭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情況時有發生。再則如譚元洲所說,工藝要求還不低,變形的一概不能要。撿瓦的師傅手藝也得好,不然一準漏雨。管平波生活在劉家坳時,鄰裡間的重要話題便是誰撿的瓦好,誰撿的瓦不好,下回千萬別找他。乃至於某撿瓦的師傅不幸從瓦背上掉下摔死後,劉家坳很長一段時間家家戶戶被漏雨困擾,閣樓上的存糧頻頻發黴變質,苦不堪言。
生活在此時的人,除了權貴,沒有不被屋瓦折磨過的。張和泰聽說管平波有新方法,不管好不好,就已下定決心多住兩日,必要學會此技能方好。
管平波吩咐完要緊事,把譚元洲打發去幹活,才對張和泰道謝:“辛苦你千裡迢迢送東西過來,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原昨日就該見見你,實支撐不住,方怠慢了,還請見諒。”
張和泰忙道不敢,又替竇向東表白:“失了奶奶的訊息,老太爺並老太太大半年都沒開過臉。年前招兵買馬,一則是為了鹽礦的事,二則也是為了騰出人手來尋奶奶。正月裡接到奶奶的信,喜的跟什麼似的,就使我來瞧瞧。太爺說了,知道奶奶委屈,然過去的事也沒個後悔藥吃,只看將來吧。奶奶點一點東西,有什麼缺的,寫了單子,太爺再派人送來。”
此話管平波是信的,竇向東胸懷大志,所以愛才如命;肖金桃欲謀家産,所以最重視二房爭氣的她。何況她當時肚裡懷著竇宏朗的寶貝疙瘩,便是練竹哭上十天半月都不奇怪。也正因為如此,管平波才會在過年這個最安全的當口,發信求助。若要發展勢力,慢慢經營也不是不行。然而石竹景況瞬息萬變。石竹之匪患,在西南部可謂是不值一提。不說遠的,就一縣之隔的兩郡交接處,就有上千精壯的匪寨。嚴謹的等級制度,嚴苛的規矩,儼然是個完備的小社會。這般匪寨,以目前的實力,管平波是打死都不敢招惹的。當然,這般地界,難有漢人縣令,便是有,竇向東也不會讓兒子白白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