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這邊,已然邁入劉淵的乾德八年。
關中,鄭縣,在渭水之陰的這大片膏腴沃土上,開春以來,臣服於劉夏王朝的順民們便極為興奮,他們將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土地了。
到今歲,三年約期已滿,夏國的屯田改制,終於要落實到最後一步了。去歲末,朝廷便下了詔書,民部亦向各地發放公文。責成各地官府,將符合要求的屯田,正式落戶於屯民。
劉淵與中樞對此事是極為看中,這關乎著夏國上百萬屯民的穩定,關乎大夏朝廷的公信力,不容有差錯。民部並禦史臺,都派出專員,下各郡縣,對此事進行監督執行。
鄭縣作為渭南大縣,縣內屯民一向不少,以當年兵災之故,全縣除了少部分的自耕民田與軍功田外,剩餘超過六成都是屯田屯民。到今歲,符合三年之期的屯民足有七千餘戶。
響應朝廷的政令,從初春冰雪消融後,縣裡所有官吏都被動員起來了,分派下鄉,一亭一裡地分派土地。在這三年間,全縣所有的土地、屯民,都已被統計完畢,官府檔庫都有備案。似鄭縣這般準備充分縣邑,此次執行起朝廷政令,倒是簡單,只需按著在冊的田畝、戶民記錄,落實下去就行了。
不過饒是如此,七千餘戶分田到戶,再加一些官屬耕具的置換,鄭縣上下官吏也是忙到焦頭爛額。縣令一身作則,親自帶人,走遍全縣,幾乎走斷了腿。
小竹鄉,是如今鄭縣的第一大鄉,鄉裡人口足有七百餘戶,其中又有近三百戶鄉民,是屯民。如今的鄭縣令鄭竹,就是出身於此,或許是為了讓縣令大人“榮歸故裡”,小竹鄉的屯田到戶被放在最後。
從鄭竹攜幾名屬吏與數十縣兵入鄉開始,整個小竹鄉便熱鬧不已。屯民們對即將屬於他們的土地望眼欲穿,自然熱烈歡迎鄭竹的到來。至於其餘鄉民,不管新老,得知鄉裡傳揚已久的“小竹鄉的驕傲”歸來,免不了要來湊個熱鬧。
多年過去,鄭竹早已蓄起了小鬍子,面上帶著威嚴。左右掃視著歡迎他的鄉民,他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親善地打著招呼,而後頗為親民地發表一番演講,祝願鄉民們走向未來“美好的生活”。
經過足足五日的時間,鄭縣最大的屯民之所,屯田落戶,方才施行完畢。隨著最後一戶的資訊被核對完畢,發放土地契牌與契約,囑咐其儲存好,鄭縣此次屯田之改制,宣告結束。
“記得一年之內,當至縣城,交付糧食,以贖買爾所用耕具耕牛!”一名屬吏還在叮囑著那名看起來十分老實的莊稼漢。
在老漢身後,大抵是其兩個兒子,都是面帶喜色。從今日過後,他們就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了,他們一家六口人,耕作有近七十畝地。
老漢已經想著,有了土地,一歲之勞作,足以償還官府。二子年紀也快到了,再勞作一年,也該給他娶個細君。周邊仍有不少荒地,得空再開墾些,過三年,家裡又可收獲一部分土地。
老漢想得很多,很遠,他是從來沒有對未來這般充滿期待,充滿希望,整個人似乎煥發了第二春一般,滿是幹勁兒。
一家父子的表現,鄭竹在一旁全數看在眼裡,心裡默默鬆了口氣,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來,他的神經一直繃得緊緊地,全縣的奔走,太累了。如今總算完成了這差事,沒有出什麼差錯。
“多謝縣令大人!”老漢攜二子拜倒。
“要謝就些皇帝陛下,謝大夏朝廷!”鄭竹露出笑容拱手道。
當了這麼些年官,鄭竹卻是越來越懂為官之道了。成長的不只是年紀,還有能力與見識。
“大人,這大夏郡縣,只怕再無一縣一邑能如我鄭縣這般如此迅速,如此完美地處理好屯田改制,前後歷時不過三月!”縣丞走到鄭竹身旁,拱手道,言語間滿是嘆服。
“大人從三年前起,就盡心為此事做準備分,方有今日如此快速順利!”主簿也湊了上來,拍著馬屁:“大人快升遷至郡府任大員了吧!”
“好了!”鄭竹止住吹捧的屬下,拱著手向西:“吾不過尊奉朝廷之令罷了,總算沒有辜負朝廷的期望!”
同時在心中默唸,總算沒有辜負鄭王殿下的期望!他鄭竹,從當初一介鄉裡浪蕩子,歷經鄉吏、縣吏,成為如今一方大縣縣令,前後不足十年。仕途這般順利,背後多有劉琤的扶持,對劉琤,鄭竹一向忠心有加。
而屯田事,從頭到尾,都是鄭王劉琤在負責了,他這邊完成得漂亮,長安的劉琤也長臉。
......
長安這兩年來,熱鬧是一日勝過一日了。民部衙署中,劉琤也正為屯田改制之事操勞著,準備了這麼久,上百萬的屯民事務要處理,考驗他劉琤把控能力的時候到臨了。
如今的民部,真正的主事人,已是劉琤了,掛著民部尚書之職。
原尚書蘇雙,被劉淵下令奪爵除職流放抄家,原因嘛,自然是犯了罪。利用職務之便,暗謀私利,再加家族猖獗,為惡甚多,傳到了劉淵耳朵裡。
一朝去蘇雙,暗裡便有流言傳劉淵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畢竟蘇雙在劉淵南攻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的。而蘇雙對此,亦頗有怨艾。這下再度惹怒劉淵,下得旨意,命人在流放途中將其一家老小盡數賜死。
任鹽鐵轉運使的張世平也沒能逃過罷官的下場,不過二十多年前結下的“善緣”救了他一命,淑妃卞氏為其說了句話。雖然依舊丟了官,失了爵,但家産還給他留了兩成,在長安,張世平還能當著“皇商”。
劉夏如今的上層建築,諸子都徹底站到前臺。太子劉瑞,署理吏部。劉珩、劉珝在被劉淵閑了一歲之後,又放了出來,劉珩在兵部,劉珝在刑部。
劉淵的安排,立刻讓壯大了不少的太子一系的人警醒了,不敢再如之前那般得意忘形。
二堂之上,劉琤仔細閱覽著近月以來,各地上報的屯田事。底下,有不少主事、郎中整理著各方奏報,一片忙碌的景象。
劉夏,不是每個縣邑都如鄭縣準備那般充足,不是每個縣令都有鄭竹的能力,都似鄭竹那般用心謹慎。故此,依各地上報與民部自己的監察人員彙報,屯田到戶的問題很大。
有官府執行不力,遷延時日,引民心不定者;有官府準備不足,對各屯田屯民事不熟悉,朝廷詔令到了方開始細細甄別,效率低下;還有些人,似乎刻意抵觸,想要給此事添亂子......總之,從胡夏全國範圍來看,雖然不斷地在推進,但進度並不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