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拿著一本新編纂好的《乾德律》,厚厚的一冊子,從書頁開始,一一翻閱。劉淵欲依法治國,對律法就十分重視。
當年,劉淵命王柔牽頭,召集了不少士子,整出了個《大誥》,那是這些年來,夏國行法的基礎依據。但夏國的律法,失之偏狹,之前編纂之人,又無多少於律法之道真正精通者,劉淵心裡實則一直並不怎麼滿意。
鼎定關中後,劉淵便重啟了新法的制定。以衛凱牽頭,輔以法衍、種拂、淳于嘉等人,費心編纂。雖是新法,實則是在漢律的基礎上,整理而出,將紛雜的漢諸法典,耗費數年之功,精簡至十二篇,合一千零一條,得以成劉淵手中之書。
劉淵自然不可能,通篇細讀,大概瀏覽了一遍,對衛凱道:“伯覦,此事辛苦你了,做得不錯,朕很滿意!”
“此非臣一人之功,如法季謀等賢才,亦投入不少心力,這是諸公的心血!”衛凱自不會將功勞全數攬於己身,謙遜道。眼中也有點喜色。主持制定一國之法典,哪怕是他也不禁心潮起伏。
“來諸位都看看!”說完,便命人將手中《乾德律》遞給李儒、賈詡、須蔔赤弇等人。眾人接過,也俱粗略地閱了一番。
看向衛凱:“交由諸臣與各部官員閱覽,勞煩伯覦與諸公辛苦,再仔細斟酌斟酌,觀是否有什麼疏漏之處。一切無礙,便可正式啟用!”
“臣,遵命!”
“赤弇,兵馬調動都到位了嗎?”衛凱退去,劉淵問須蔔赤弇。
“回陛下,幷州、河東、函谷,都已加強了兵力。呂布領三千騎已入雁門,閻柔已至井陘。長安駐軍,侍衛、禁衛兩軍,再加藍田大營,也俱做好了開拔的準備,只待陛下詔令!河套不可輕動,漠南已然集結好了五萬大軍,東移幽北,隨時可南下!”須蔔赤弇一一答道。
“暗探來報,袁、曹、劉,都是蓄勢待發,大戰一起,朕需傾國以對。否則,稍有差池,便是國毀人亡啊!”劉淵起身,站到殿側巨大的輿圖面前,很是感慨。
“陛下所言甚是,此戰大夏將迎來最大的挑戰,是鼎立關中以來面對的最大的危機!”李儒等人步至劉淵側,指著地圖道:“此戰,袁紹攻幷州,曹操進函谷,劉表打武關,大致如此。我軍需處處設防,壓力著實不小啊!”
“赤弇,你去上黨,統籌幷州防禦,對抗袁趙,何如?”劉淵問道。
“諾!”
“朕親率大軍,對抗中原來敵!”眼神微凝,劉淵定聲道。
“陛下,涼州的韓遂、漢中的張魯與益州劉範,亦需提前應對!”賈詡這個時候出聲了。
“韓遂疥癬之疾,有烏華黎足可應對;張魯,這些年如此安分,也敢對我大夏動兵?至於劉範,方平了趙韙之亂,其內尚且不寧,也敢出兵北上?再者,他想北上,張魯能放他過?”劉淵顯然不以為意。
“那也不得不防!”賈詡沉聲道:“倘若,韓、張、劉三方此次聯合在一起,威脅關中後方,那當如何?陛下,大意不得!”
劉淵臉色沉了下來,會咬人的狗不叫,張魯?劉範?如今關中之重在於長安,必不容有差錯,本就需留兵駐守。仔細想想,劉淵發覺自己,又有些拙荊見肘了。
食指輕抬,劉淵吩咐道:“命禮部,派人出使漢中,力求穩住張魯!”
“丘林厥,嚴密監視關東諸國動靜!”劉淵表情很是凝重。
“諾!”
戰事還未爆發,僅劉淵自己兵馬調動,都不禁感到有些緊張,接下來,國存國亡,是生是死,劉淵也沒有底。
觀劉淵心情鬱郁,李儒不由出言道:“陛下也不必過於憂心,我大夏據山川之利,有堅城,有良將,準備充足,縱敵數十萬來攻,亦可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