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嚴令滿清交出隸屬於漢八旗的旗主,官員,連同家眷、族人的國書送到了盛京。
一石激起千層浪。
濟爾哈朗、多鐸兩個輔政大臣是大吃一驚,立刻召集了滿八旗、漢八旗的所有旗主前來議事,因事關重大,已在床上病了一年的皇帝多爾袞也被抬到了議事廳。
濟爾哈朗、多鐸先是將大明的國書令眾人傳閱,滿、漢八旗的各個旗主是反應不一。
滿八旗的旗主是義憤填膺,這乃是滿清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交人,已不簡簡單單是滿清向大明退縮,而是臣服!
漢八旗的旗主則嚇得面無血色,之前尚可喜、孔有德這幫人的下場他們是一清二楚。這一次,方原的屠刀再次落到了他們的頭上,而是還是全家、全族死光,誰不膽顫心驚?
多爾袞則是不斷的咳嗽,默不作聲,好似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在經過長時間難堪的沉默之後,濟爾哈朗先開口道,“我早說過,大明是狼子野心,可陛下偏偏要去和方原和談,扯什麼遼河為界,致有今日大禍!”
他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多爾袞,在這個時候還起內訌,濟爾哈朗的目的再明確不過,就是要逼多爾袞退位。甚至還抱著些些的私心,若是能將多爾袞給活生生的氣死,那是最好不過。
代表兩白旗勢力的多鐸怒斥道,“濟爾哈朗,你還真是惡人先告狀。當初陛下要集結重兵與南蠻子在廣寧決戰,怯戰的是不是你們?後來揹著陛下私下與南蠻子議和的,是不是你們?好了,眼下養虎為患,南蠻子撕毀了和約,你不談如何退兵禦敵,還在內訌,將髒水全潑在陛下頭上,簡直是亂臣賊子!”
濟爾哈朗與他針鋒相對的道,“好啊!要算賬,我就與你兩白旗算清楚!山東之戰,方原毛還沒長齊,是誰擁兵不戰,給了方原贏得山東大捷的機會?遼東之戰,方原孤軍深入,本已被先皇困死在遼東,是誰為了一己私利,私縱方原,縱虎歸山?還有,在山海關下,是誰將尚可喜這些南蠻子送給了方原?”
“盛京早有傳聞,方原曾對晉商範永鬥誇口,與陛下乃是拜把子的兄弟,如今看來,此言縱假也有三分真啊!”
兩人當廷不談如何解決危機,反而翻起了陳年舊賬,索尼忙出來打圓場道,“夠了!不要爭了!還是說一說,如何回南蠻子的話?”
一旦說及正事,濟爾哈朗、多鐸二人便氣呼呼的坐了回去,雖然滿臉怒容,態度卻是出奇的一致,不再開口多嘴多舌。
因方原的這一招確實是將了滿清一軍,方原獅子大開口,擺明就是要滿清做出選擇,要麼交人,要麼雙方開戰。
若是交人,會徹底失去遼東漢人的支援,憑區區一百萬還在漁獵為生的滿人,能守得住遼東才是奇了怪了。
若是與明朝再次開戰,勝算多少暫且不論。敗了,自是萬事皆休,滿清徹底被打回原形。縱然勝了,解決了內憂外患的大明,會資源源源不斷的將戰爭資源往關外集結。以遼東一隅絕不可能與大明長久的對抗。
換而言之,不過就是速死,和慢死的區別罷了!
關係到百萬滿人生死存亡的大事,濟爾哈朗、多鐸,甚至包括索尼,平日裡鬧得歡,恨不得大權獨攬。生死關頭的時候,誰敢拍胸口做這個主?他們避而不答,就是在推卸輔政大臣的責任罷了。
索尼望著默不作聲的兩個輔政大臣,老臉長嘆了口氣,只能向皇帝多爾袞請教,“陛下,你的想法是什麼?!”
一直默不作聲,當了一個旁觀者的多爾袞猛烈咳嗽了幾聲,劇烈的喘著氣,搖頭道,“索尼,你單獨留下,我有話與你說。”
眾人面面相覷,都不知多爾袞在搞什麼玄虛,和敵對的兩黃旗忠臣索尼有什麼可說的。但還是依著他的指令,退出了議政廳。
索尼坐在了龍榻之前,恭敬的道,“陛下,請明示。”
多爾袞強撐著身子,直直的盯著索尼道,“索尼,你認為,我們大清還有沒有與明朝一戰之力啊?!”
平心而論,索尼也看到了滿清與明朝之前經濟、戰爭潛力的天壤之別。既然是兩人私下交心,也無須裝腔作勢,如實的道,“沒有,若戰爭陷入持久戰,我大清怎麼也不可能耗得過明朝,必亡無疑!”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所以,耗肯定是耗不過的,必須逼著明軍決戰,才是上上之策。我一再要孤注一擲,重創明軍,就是想擊潰方原的主力,或許能令明朝再度陷入分裂,為我大清爭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