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島津家的使者達成初步協議之後,方原便將支援日本國的軍務交給了東部軍區負責,由施琅擔任援兵總司令。而石見銀山的開採事務則交給了工部著手辦理。
有石見銀山的銀子做抵押,出兵援救日本國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但,開採石見銀山,只是方原掩飾真正戰略目的的一個幌子。
歷史上蒙元沒能征服日本,無非是因為沒有在日本沿海佔據一個登陸的基地。所以在登陸日本時,遭遇到日本頑強的抵抗,又遇到海上的颶風,全軍覆沒。
方原顯然不會再犯蒙元的錯誤,先趁著日本國內亂,在日本國領土上建立一個固若金湯的水師基地。明軍便可以從這個基地源源不斷的登陸日本,逐步蠶食日本的國土。
無論毛利家也好,島津家也罷,全都低估了方原的野心。以為方原不過是看中了日本國的銀子,想用銀子來換取方原的支援。哪知方原看中的是整個日本國,要將日本納入大明的領土之內。
請神容易,送神可就難了!
在私下裡,方原暗暗的囑託施琅,因石見銀山所在地出雲、松山毗鄰日本海,所以將明軍援兵水師的基地駐紮在出雲、松山一帶。而且這個基地要打造得固若金湯,至少確保扛得住倭軍一個月的進攻。
方原眼下的目標還不是日本,只是派施琅和日本人先應付著。
他的目標,是征服遼東的滿清!
方原這一、兩年來,遵守了與滿清的和議,既沒派兵渡過遼河,也沒安排趙全忠侵襲後方。
他一直在等,等滿清八旗的內訌。卻不料滿清八旗雖折騰得熱鬧,一會兩黃旗聯絡其他四旗要政變推翻多爾袞,一會又和兩白旗妥協,濟爾哈朗、多鐸共同攝政。
鬧了半天,卻只動口不動手,令方原的希望落了空。
這幫建奴能不能學日本的倭人,有點血性,少逼逼,直接開幹?!既然滿清不內訌開幹,那就只能方原自己來動手。
方原秘密召回了駐紮在廣寧城的北部軍區司令赤古臺,東江鎮總兵趙全忠,前來王宮秘密商議出征遼東之事。
赤古臺先是向方原彙報了這一年來,北部軍區練兵的成果。根據方原的指示,一年來,北部軍區不斷對遼東進行滲透。
主要分為政治攻勢和軍事準備。
政治攻勢。
一是對被滿人強行壓制的蒙八旗,漢八旗進行滲透。這些人投不投降還在其次,至少要將他們和滿八旗切割開來。將來討伐遼東之時,這幫人不至於繼續給滿人殉葬。
因赤古臺麾下的騎兵有一部分就是蒙古人,大家都是蒙古人,坐下來就能談到一起。何況,蒙八旗本就是被迫臣服滿人,只要大明的條件不至於令他們非反抗不可,他們也不會傻乎乎的去給滿人陪葬。
至於漢八旗,問題則要複雜得多。因方原之前對漢奸漢八旗的大肆屠戮,尤其是將尚可喜等漢奸活剮,族滅了。漢八旗對方原還有著深深的戒心,擔心方原日後再次清算他們投靠滿清的罪行,對漢八旗的滲透進展還不如蒙八旗。
滲透蒙、漢八旗的時候,也透過與遼東做買賣的商人,還有皮島登陸的細作,不斷在遼東傳播宋獻策編出的幾句歌謠,煽動遼東蒙、漢、滿三族的民族仇恨。
這種煽動很快就見到了效果,靠近遼河、皮島的漢八旗領地早已是人心浮動,心向大明,甚至還發動了數場集體造反,殺戮漢八旗漢奸官員的事件。
滿八旗之所以會互相妥協,不再內訌,一是因為需要聯合一致,防備明軍對遼東的覬覦,也是因要鎮壓遼東漢人的反抗。
軍事準備,則是在遼西厲兵秣馬,擴軍備戰。北部軍區從逃亡的漢人、蒙古人裡,挑選了三萬能騎馬,會騎射的軍士,將北部軍區的騎兵數量擴大到了九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