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援軍突然出現,倒也在甘輝戰前的預料之中。但這麼大規模的來援,倒也出乎甘輝對援軍規模的估計。
以甘輝的估計,憑張獻忠的後勤補給能力,從成都府前來雲南支援,有千里之遙。而且還要經過道路不通,民風未開化的南方數府,後勤運輸能力絕對是個大的考驗。所以甘輝之前的估算,張獻忠縱然來援,援軍最多也就一、兩萬人,已是大西軍後勤能力的極限。
未曾想李定國的援軍竟有五萬之多,後勤補給是怎麼保障的呢?
十日後,甘輝就知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至少十來個土司親自帶了數千不等援兵前來甘輝的軍營,一個個哭喪著臉兒,連糧食都沒帶,全是來求救的。
原來李定國所部的後勤補給不是從四川帶來的,而是採用流寇作戰的方式,糧食全靠搶,沿途一路洗劫不願派兵一同來與明軍作戰的土司。李定國所過之處,如蝗蟲飛過,搶得一乾二淨。
正是李定國這種走一路吃一路的流寇戰法,那些本是中立立場,平白無故受了無妄之災的土司全都投靠了朝廷這一方,紛紛帶兵前來支援明軍前去討伐李定國所部。
甘輝稍稍安撫了眾土司,令他們的軍隊先駐紮下來,由明軍僅存的軍糧暫時供應。
接下來的日子,前來投靠的土司越來越多,可見李定國的大軍並未駐紮在貴陽府,而是行蹤不定,四處開戰,攻打的全是投靠朝廷,或是中立的土司。
據最新的情報,李定國也脅迫了八九個土司隨軍參戰,合併一共已有八萬,正駐紮在桂林府。
甘輝最頭疼的還不是李定國的大軍,而是軍中的軍糧。李定國突襲運糧隊,搶走了至少幾萬石糧食,自是不愁吃喝。
而明軍全軍上下只餘下了不到八千石糧食,不僅要供應六萬明軍,還有供應四萬土司軍隊的開銷,八千石糧食能支援多久?糧食問題不解決,他也不敢發兵前去討伐駐紮在桂林府的李定國。
甘輝無奈之下,只能向方原彙報了北線的戰況,告知了張獻忠派李定國來援,高元爵丟失了絕大部分糧草,請方原押送糧草前來支援的訊息。
方原在廣西打得是順風順水,已收復了廣西全境,連遠在慶遠府頑抗的土司也一併殲滅了。至此,廣西境內再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抵抗方原的土司。
正在方原大獲全勝,準備西進,經廣南府北上,攻打雲南府,卻突然接到了甘輝送來的緊急軍情。
方原一見高元爵這小子又打了敗戰,還丟了數萬石軍糧,真是恨鐵不成鋼!但見到書信裡所言,張獻忠派來的援軍統領是李定國,便知又遇上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李定國,不僅是張獻忠麾下第一猛將,在南明諸政權裡,也是唯一能和滿清韃子兵叫板的將領。雖然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但總歸是漢人裡最能征慣戰的猛將。
拋開歷史不談,在實戰中,李定國率軍孤軍深入雲南,既殲滅了高元爵所部兩萬人,又奪去,焚燬了糧食,更是神出鬼沒的將本已平定的貴州打得亂成了一鍋粥。甚至還越戰越強,脅迫了至少三萬貴州土司的軍隊。
李定國能在貴州迅速的開啟局面,並佔領了立足之地,嚴重的威脅到甘輝所部的後路,實在是個將帥之才。
方原的想法是先行招攬李定國投降,若招攬不成,再在戰場上一決勝負。當然,李定國縱然再勇猛,能拖住進攻的一路大軍已是極限,而無法保護雲南的萬全。
眼下,擺在方原面前的就兩條路。
一條是先救援甘輝所部,打退了李定國,掃清所有的障礙後,再攻打雲南;一條是任由甘輝先與李定國在貴州耗著,方原先率大軍攻佔雲南,活捉沐天波後。再揮師北上,與李定國大戰。